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印庚 1 ; 方波 1 ; 张春云 2 ; 荣小军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刺参;水产养殖;腐皮综合征;细菌;假交替单胞菌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06 年 04 期

页码: 610-6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0-616]

  • 相关文献

[1]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王印庚,谢建军,荣小军,廖梅杰,张正. 2010

[2]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 2006

[3]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2013

[4]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张凤萍,王印庚,李胜忠,荣小军,廖梅杰,张正. 2008

[5]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1株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彬,王印庚,廖梅杰,张永刚,荣小军,王锦锦,于永翔,张正,宁鲁光. 2021

[6]老化参池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2010

[7]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环境中优势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杜佗,李彬,王印庚,廖梅杰,王金燕,刘志轩,王诗欢. 2017

[8]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 骆艺文,郝志凯,王印庚,曲江波. 2009

[9]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2011

[10]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张文泽,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 2015

[11]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 王友涛,王印庚,张国兵,陈霞. 2008

[12]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检测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王印庚,张凤萍,李胜忠,陈霞,崔玉龙. 2009

[13]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永刚,李彬,王印庚,王金燕,廖梅杰,张正,宁鲁光,范瑞用. 2019

[14]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王印庚,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 2009

[15]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6]养殖刺参暴发性疾病——“腐皮综合症”的初步研究与防治. 王印庚,荣小军,张春云,孙慧玲. 2004

[17]刺参龙须菜混养系统中细菌数量与群落组成. 高菲,孙慧玲,王肖君,谭杰,燕敬平. 2012

[18]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亚敏,王印庚. 2008

[19]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朱林,车轩,刘兴国,刘晃,王小冬. 2019

[20]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王印庚,荣小军,张春云,孙素凤.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