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文静 1 ; 李春生 1 ; 王悦齐 1 ; 陈胜军 1 ; 赵永强 1 ; 吴燕燕 1 ; 李来好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关键词: 发酵盐厌氧菌;鱼露;氨基酸态氮;生物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22 年 18 卷 002 期

页码: 115-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相关文献

[1]基于微生物菌群调控的枯草芽孢杆菌改善低盐发酵鱼露品质作用机制. 李琰,李文静,李春生,杨大俏,王悦齐,王迪,陈胜军,吴燕燕,李来好. 2023

[2]基于GC-MS联用技术分析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分变化. 王悦齐,李春生,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赵永强,魏涯. 2018

[3]鱼露制曲工艺优化及对草鱼下脚料的发酵作用. 蒋慧亮,李学英,王正云,王善宇,陈桂花. 2019

[4]鱼露中章鱼胺的分离提取研究. 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 2013

[5]利用茎柔鱼废弃物酿制鱼露的研究. 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 2014

[6]鱼露中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李文静,李春生,李来好,王悦齐,陈胜军,杨少玲. 2021

[7]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及对其挥发性风味形成的影响分析. 李春生,王悦齐,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胡晓,荣辉. 2018

[8]鱼露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江津津,梁兰兰,林婉玲,林金莺. 2017

[9]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鱼露与鱼酿酱油的品质分析. 赵玲,刘淇,曹荣. 2015

[10]抑制型电导和脉冲积分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和巧克力中生物胺. 郭萌萌. 2010

[11]金枪鱼中生物胺的防控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 邓建朝,李少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李春生,马海霞,荣辉. 2019

[12]网购流通过程中大眼金枪鱼鲜度指标和生物胺的变化研究. 李少丽,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陈胜军,李春生,胡晓,戚勃. 2020

[13]花生芽中具有降解生物胺活性物质的制备工艺. 魏倩岚,徐莹,汪东风,周德庆. 2023

[14]不同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中生物胺的变化. 王静玉,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施文正,周惠敏. 2021

[15]腌干鱼贮藏过程生物胺的变化及其货架期研究. 陈玉峰,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林婉玲,胡晓,荣辉. 2016

[16]带鱼腌制加工过程理化指标、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 吴燕燕,陈玉峰,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杨少玲,王锦旭. 2015

[17]腌干鱼制品中8种生物胺测定方法的优化. 陈玉峰,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 2014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生物胺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董艺伟,李保国,郭全友,何木. 2016

[19]液熏罗非鱼片在25℃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 蔡秋杏,李来好,陈胜军,陈晓凤,杨贤庆,吴燕燕,岑剑伟. 2010

[20]抑制性电导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生物胺. 丁海燕,赵艳芳,宁劲松,盛晓风,孙晓杰,尚德荣,翟毓秀,李兆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