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熟期春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率、粒重及激素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颖 1 ; 顾万荣 2 ; 张立国 2 ; 李晶 2 ; 刘晓双 2 ; 左师宇 2 ; 曹鑫波 2 ; 孙继 2 ; 魏湜 3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3.;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熟期;乳线;含水率;粒重;激素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437-4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率、粒重及激素的关系,为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地区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熟期不同的玉米品种‘先玉335’、‘鑫鑫2号’(晚熟品种)和‘绥玉23’、‘吉单27’(中晚熟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的乳线比例、含水率、粒重及激素含量。【结果】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下移更快,含水率下降更迅速,淀粉运输和积累更快,能够安全成熟。花后55 d时,中晚熟品种籽粒乳线比例比晚熟品种大29.37%~35.20%,含水率较晚熟品种低18.52%~19.63%。各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不同熟期品种间存在差异,与晚熟品种相比,中晚熟品种IAA、GA和CTK含量更低,说明其籽粒建成更完全。灌浆前期中晚熟品种ABA含量更高,说明其灌浆启动早,后期含量更低,则说明其灌浆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快。【结论】因此,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含水率,哈尔滨玉米种植区更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

  • 相关文献

[1]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研究. 郝玉波,于洋,钱春荣,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吕国依. 2020

[2]黑龙江省早熟区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纪春学,何长安,刘兴焱,杨耿斌,王辉,张恒,周恪驰,于海林. 2020

[3]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胡喜平,赵海红,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 2009

[4]相同积温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韩微波,杨国伟,孙德全,林红,吴建忠. 2024

[5]日本红小豆适应性试验研究. 高云,孙学亮,陈喜昌,李波. 2001

[6]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周颖,张立国,顾万荣,刘晓双,左师宇,曹鑫波,李晶,魏湜. 2017

[7]不同熟期春小麦品种根系动态变化特点研究. 车京玉,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2007

[8]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关系研究. 钱春荣,王荣焕,赵久然,于洋,郝玉波,徐田军,姜宇博,宫秀杰,李梁,葛选良. 2017

[9]石豆对生育与产量影响初报.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彩玲,李佩顺,刘发. 2006

[10]导入外源总DNA获得大豆早熟新品系. 雷勃钧,卢翠华,钱华,李希臣,周思君,吕云波,赵铠,刘广阳,杨兴勇,谢纬武,王斌. 1996

[11]两种穗型品种粒重和结实率在穗上不同粒位的分布差异. 陈书强. 2014

[12]同一品种不同粒重大豆苗期根系活力变异研究. 张欣,刘萍. 2010

[13]红小豆、大豆以及菜豆的形态特征和出苗日数的相关性. 曹大伟. 2009

[14]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薛菁芳,陈书强,潘国君,王玉成. 2015

[15]红小豆、大豆、菜豆的粒重和初期生育的相关性. 曹大伟. 2009

[16]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宋维富,周超,杨雪峰,张延滨,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张延明,李集临. 2017

[17]寒区玉米秸秆田间覆膜堆肥速测指标变化研究. 史风梅,刘娣,裴占江,于洪久,张楠,王粟,高亚冰,刘杰. 2021

[18]外源ABA对苏打盐碱胁迫的紫花苜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李红,李波,杨曌. 2020

[19]日粮营养素水平对东北肉鹅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1~28日龄). 王宗伟,牟晓玲,杨国伟,李佶恺,刘大森. 2009

[20]鹅就巢期卵巢特征及其内分泌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思博,杨季,马渭青,赵旦华,赵秀华,刘国君,许丽.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