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同君 1 ; 刘永江 1 ; 李伟民 1 ; 高飞 1 ;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关键词: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U-Pb年龄;相对丰度变化;造山带地壳结构

期刊名称: 地质科学

ISSN: 0563-5020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459-4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上出现"振荡性"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经典的源汇系统中构造一沉积响应的年代记录明显不一致。为研究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沉积层序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区域内大量相关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同时对渣尔泰群书记沟组和增隆昌组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组年龄与南部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中基底岩石记录的构造热事件年龄相一致,同时根据锆石结构特征认为~2.50 Ga的锆石来源于造山带内新太古代岩浆—变质地体,~1.90 Ga的锆石来源于高级变质—深熔地体。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与这套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构成源汇系统。源区造山带下地壳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近水平互层叠置是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下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岩性变化率在垂向上远大于水平方向,是控制盆地中碎屑锆石组合变化的直接原因。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