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广才 1 ; 郭文善 2 ; 常旭虹 1 ; 王德梅 1 ; 杨玉双 1 ; 王美 1 ; 亓振 1 ; 王雨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氮肥;行距;产量;生理特性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805-8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产量的调控差异,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设150、210、270 kg·hm-23个水平;以行距为裂区,设12、20cm 2个水平;以供试品种为小裂区,设济麦20和中麦8号2个水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济麦20和中麦8号,2种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70kg·hm-2施氮量水平下得到显著提高;在210 kg·hm-2或27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20 cm行距更有利于2个小麦品种高产的形成。随着施氮量增加或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在270 kg·hm-2施氮量和20 cm行距条件下保持较高值,可积累更多光合产物,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均在270 kg·hm-2施氮量、20cm行距组合下达到高产。本研究得到了小麦高产的最佳施氮量和行距组合,这对我国冬小麦高产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2015

[2]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 2016

[3]播期和行距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郭明明,王康君,张广旭,孙中伟,李筠,章跃树,代丹丹,陈凤,樊继伟. 2021

[4]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 孔令杰,郑飞,张美景,刘瑞响,赵文明,孟庆长,陈艳萍,袁建华. 2016

[5]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水稻品种两种行距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特征. 衣政伟,王晓兵. 2022

[6]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7]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波,刘建,熊飞,魏亚凤,张琛. 2012

[8]不同覆膜方式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营,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张文静,李卫华. 2017

[9]氨基多糖水溶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顾大路,仲秀娟,梁双林,彭杰,杨文飞,吴传万. 2021

[10]盐土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指标对花期渍水胁迫的响应. 晏军,王伟义,费月跃,崔必波,时丕彪,马萌萌,李斌,陈满霞,李亚芳,顾闽峰. 2021

[11]不同抗性稗草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谷涛,杨霞,彭琼,柏连阳,李永丰. 2017

[12]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自常,谷涛,李永丰,杨霞. 2016

[13]不同氨水平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自常,谷涛,李永丰,杨霞. 2016

[14]干湿交替灌溉下不同稗草种对水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自常,李永丰,杨霞,谷涛,李贵. 2015

[15]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丽,金彦刚,夏中华,邵慧,任仰涛,杨永乐,丁益,韩璞. 2015

[16]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7]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镇麦16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 2013

[18]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 1996

[19]施氮水平与播种量对北美海蓬子鲜菜产量的影响.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1

[20]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蔡金华,陈爱大,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