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片脱腥工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海燕 1 ; 吴燕燕 2 ; 李来好 2 ; 杨贤庆 2 ; 林婉玲 2 ; 胡晓 2 ; 魏涯 2 ;

作者机构: 1.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海鲈鱼;酵母提取物;薄荷香精;脱腥;工艺优化;挥发性风味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19 年 011 期

页码: 143-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的薄荷香精、酵母提取物为脱腥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在(15±2)℃的条件下,料液比、脱腥液浓度、脱腥时间对海鲈鱼片的腥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法对海鲈鱼脱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与薄荷香精能较好地降低海鲈鱼片的腥味;优化的脱腥工艺为:在(15±2)℃条件下,将刚宰杀好的海鲈鱼片放入脱腥液中,料液比为1∶3(g∶m L),脱腥液中酵母提取物的质量浓度和薄荷香精体积分数分别为1. 0 g/L和0. 01%,脱腥浸泡42 min.感官评价显示,处理后鱼片无腥味,且对鱼片的色泽、质地、新鲜度均无影响.经GC-MS分析得出海鲈鱼片脱腥后风味物质种类基本不变,而己醛、2-己烯醛、庚醛、E-2-壬烯醛、癸醛、3,5-辛二烯-2-酮等腥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

  • 相关文献

[1]海鲈鱼鳞胨工艺技术优化及品质分析. 窦鑫,黄克辉,魏涯,吴燕燕,张钰婷. 2020

[2]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配对海鲈鱼片的保鲜效果. 张海燕,吴燕燕,杨少玲,杨贤庆,林婉玲,黄卉. 2019

[3]添加剂对罗非鱼-海鲈鱼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的影响. 黄卉,何晓萌,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吴燕燕. 2018

[4]加热温度对海鲈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吴燕燕,李金星,王悦齐,陈胜军,邓建朝. 2020

[5]海鲈鱼腌制过程中产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钱茜茜,吴燕燕,魏涯,林婉玲,戚勃,荣辉. 2016

[6]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2016

[7]养殖海水和淡水鲈鱼的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吴燕燕,李冰,朱小静,魏涯,杨贤庆,陈胜军. 2016

[8]基于超声联合滚揉腌制改善低盐预制调理海鲈鱼品质特性. 白恒丽,李来好,吴燕燕,王悦齐. 2024

[9]罗非鱼加工副产物脱腥工艺及其腥味物质分析. 邢贵鹏,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郝淑贤,岑剑伟,林婉玲,林织. 2019

[10]HS-SPME-GC-MS分析大蒜水提取物对罗非鱼肉腥味的影响. 吴静,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陈胜军,吴燕燕,林婉玲. 2019

[11]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吴燕燕,朱小静. 2016

[12]海洋活性胶原肽酶解液的脱色脱腥工艺. 宋永相,孙谧,王海英,王跃军,李伟,袁翠. 2008

[13]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脱腥去苦的研究. 张桢,马海霞,杨贤庆,周娟娟,杨燕,梁慧. 2012

[14]用马哈鱼下脚料制作鱼排的加工工艺. 毕士川,黄冬梅,陈洁. 2003

[15]姜、蒜、香菜水提液对罗非鱼片腥味的影响及脱腥配方优化. 黄卉,郝淑贤,李来好,吴燕燕,赵永强,岑剑伟,魏涯,相欢. 2023

[16]香菜和香茅对鲜鲈鱼片的脱腥、抑菌效果. 吴燕燕,朱小静,林婉玲,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陈胜军. 2018

[17]传统鱼露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及对其挥发性风味形成的影响分析. 李春生,王悦齐,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胡晓,荣辉. 2018

[18]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舌分析不同处理秋刀鱼烤后的风味特征. 赵玲,王琳,曹荣,刘淇,王善宇,胡梦月. 2024

[19]响应面法优化海萝藻中抗紫外辐射物的提取工艺. ZHANG Wan,张婉,WU Yanyan,吴燕燕. 2015

[20]两步酶法提取裂壶藻油的工艺优化. 吴兵兵,荣辉,杨贤庆,李来好,戚勃,马海霞,杨少玲.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