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来源于02428ha的水稻双矮品系的获得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仁霄 1 ; 张所兵 1 ; 赵凌 1 ; 朱镇 1 ; 张亚东 1 ; 陈涛 1 ; 王才林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粳稻;半矮秆突变体;双矮;sd-h(t)基因;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0 年 11 卷 01 期

页码: 65-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半矮秆广亲和粳稻亲本02428为父本,以其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为母本进行杂交,从其F6稳定群体中筛选到3个双矮品系08-4、08-12和08-19,2008年测量其株高分别为62.4±3.3 cm、66.0±1.5 cm和67.5±1.7 cm。分别以3个双矮品系为亲本,与南京6号、南京11号及培矮64S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个双矮品系的矮生性状均受两对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与半矮秆基因sd1等位,另1对为与sd1不等位的隐性半矮秆基因sd-h(t)。本研究为半矮秆基因sd-h(t)的分子定位、基因克隆及其作用机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黄胜东,苏自强,杨娟,谷福林. 2008

[2]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3]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4]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5]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6]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 2010

[7]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8]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9]江淮稻区中熟中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2003

[10]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11]吴江广福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王才林,丁金龙. 2007

[12]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Tang Linghua,汤陵华,Sun Jiaxiang,孙加祥,Udatsu Tetsuro,宇田津徹朗,Sato Youitiro,佐藤洋一郎. 2007

[13]江苏高淳县薛城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王才林,周裕兴,王志高,张金喜. 2007

[14]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5]不同粳稻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卢百关,方兆伟,刘汉青,樊技伟,任立凯,王学红,潘启民. 2006

[16]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张洪熙,张祖建,王才林,杨建昌,赵步洪,秦德荣,陈新红,王建平,孙菊英. 2013

[17]优质食味粳米镇稻10号超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林添资,揭水通,龚红兵,景德道,刁立平,盛生兰. 2012

[18]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19]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20]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徐大勇,杜永,方兆伟,潘启民,杨建昌,朱庆森.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