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对甘薯快繁体系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清铭 1 ; 王喆 1 ; 赵娟 1 ; 王育选 1 ; 张彬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薯;快繁体系;外源激素;切取部位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9 年 08 期

页码: 1354-1358+1389

摘要: 试验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设置空白对照,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6-BA、NAA、IAA),研究其对不同品种甘薯的不同部位快速繁殖的影响,以此来优化甘薯脱毒苗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成苗时间、生根时间、成苗率等方面,秦薯5号在MS+0.2 mg/L IAA培养基上接种的双叶茎段效果最为突出;红东在MS+0.4 mg/L NAA培养基上接种的双叶茎段效果最好;但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讲,还是单叶茎段的增殖效果最好,所以对秦薯5号使用MS+0.2 mg/L IAA培养基接种单叶茎段,对红东使用MS+0.2 mg/L NAA培养基接种单叶茎段;6-BA会抑制根的形成,但是对芽的分化却有促进作用,而且随着6-BA浓度的增长,其对根的抑制效果增强,但对芽的促进作用渐渐消失。研究明确了单一激素在甘薯快繁整体和各阶段的作用,并且选择出了最适合的甘薯快繁切取部位。

  • 相关文献

[1]2种抗旱地被植物扦插繁殖研究. 庞丽琴,薄伟,王松,李志娟,康红梅. 2015

[2]日本薯蓣脱毒快繁限制因子的研究. 解晓红,陈丽,王凌云,李江辉,李波,解红娥,武宗信. 2012

[3]苍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安晓宁,左静静,闫贵云,刘少翔,霍利光. 2016

[4]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左静静,刘少翔,闫贵云,牛瑜琦. 2010

[5]外源激素在大棚西瓜上的应用研究. 郭尚,王秀英. 2006

[6]抗茎线虫病甘薯新品种临薯1号. 朱秀珍. 2004

[7]旱地高产作物甘薯加工增值技术. 安鸣,王笳. 1997

[8]山西旱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李振吾,籍增顺. 2001

[9]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姜南,高磊,贾琛. 2018

[10]不同施氮量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权宝全,吕瑞洲,王贵江. 2019

[11]黄土旱塬区扦插密度对不同蔓型甘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李江辉,贾峥嵘,吴宇浩,王萌,武宗信. 2018

[12]不同套种模式甘薯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张敬忠. 2018

[13]旱地高产作物甘薯加工增值技术──低糖甘薯脯的研制. 安鸣,杨春,周柏玲,邓晓燕,赵联甲,王笳. 1997

[14]甘薯的贮藏特性及其贮藏管理技术措施. 何真. 2018

[15]不同甘薯专用肥对富钾土壤中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解晓红,王凌云,李江辉,王萌,贾峥嵘,吴宇浩,解红娥,武宗信. 2018

[16]甘薯茎线虫病研究进展. 王凌云,王萌,解晓红,吴宇浩,贾峥嵘,李江辉,解红娥,武宗信,李波. 2018

[17]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高磊,贾琛. 2018

[18]甘薯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武小平,丁健,郭建芳,武忠. 2017

[19]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陈丽. 1997

[20]优质高产鲜食甘薯新品系临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田希武,朱秀珍,王随保,陈永杰,杨三维,田玮玮,王毅.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