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达里湖鲫和人工选育红鲫杂交子代对NaHCO3碱度的耐受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常玉梅 1 ; 孙博 1 ; 张立民 1 ; 梁利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达里湖鲫;红鲫;杂交子代;生长;潜在免疫力;耐高碱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1005-3832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1-7

摘要: 为了预测达里湖鲫Carassius auratus(母本)和人工选育红鲫C. auratus(父本)杂交子代(F1)鱼体大小和潜在免疫力与耐碱能力的相关性,本研究首先测定180尾杂交F1的体质量及4种血清潜在免疫力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待40d恢复体能后开展耐碱能力的测定;以20mmol/(L·d)为梯度,将Na HCO3等量地添加到6个规格统一(96.5cm*52.5cm*45.5cm)的水族箱内,第7d增加10 mmol/L至130 mmol/L(pH9.2~9.3),维持该碱度,以96 h累计死亡率超过50%为基准,后续成活个体视为耐碱个体,以濒死个体和成活个体血氨(Ammonia-N)和尿素氮(Urea-N)含量作为耐高碱性状的评价指标;采用SAS 9.4软件对131尾有效个体的体质量、潜在免疫力和耐高碱性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变量分析、主成分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为更好地评价杂交子代的综合生产性能和良种申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BW与MDA(r=0.195)和TSOD(r=0.245),MDA与TSOD(r=0.237)、Ammonia-N(r=0.311)和Urea-N(r=0.199),以及Ammonia-N和Urea-N(r=0.668)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AKP与Ammonia-N(r=-0.262)和Urea-N(r=-0.173),TSOD和CAT(r=-0.355)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2)耐碱存活个体的AK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死亡个体,而MDA、TSOD、Ammonia-N和Urea-N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死亡个体(P<0.05);(3)AKP、MDA、Ammonia-N和Urea-N以及MDA*Urea-N和Ammonia-N*Urea-N等多个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F1的耐高碱特性(P<0.05).综上所述,鲫杂交子代的生长与耐高碱特性无显著关联,而血清潜在免疫力指标及氨氮含量与鲫的耐高碱能力显著相关,其中MDA、Ammonia-N和Urea-N为负调控,AKP为正调控.

  • 相关文献

[1]水晶彩鲫、红鲫、锦鲤、荷包红鲤杂交子代的生长和体色研究. 徐伟,曹顶臣,李池陶,匡友谊,尹家胜. 2005

[2]氯化钠盐度和碳酸氢钠碱度对达里湖鲫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伟江,常玉梅,梁利群,唐然,李世国,任波,张立民,窦新杰,陶然,韩国苍,高玉奎. 2013

[3]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4]运用RAPD技术鉴别建鲤雌核发育后代的研究. 司伟,傅洪拓,龚永生,吴滟. 2007

[5]肉白水晶彩鲫和红鲫杂交的遗传学. 徐伟,曹顶臣,李池陶,尹家胜. 2006

[6]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亲本的形态差异.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子奇,成美玲,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翟介明. 2019

[7]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2016

[8]建鲤与黄河鲤的杂交优势研究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佟雪红,董在杰,缪为民,袁新华,王建新,岳春梅,林连升. 2007

[9]褐牙鲆(♀)×犬齿牙鲆(♂)杂交子代及亲本群体形态和外周血红细胞DNA含量. 关健,柳学周,刘洪军,郑永允,官曙光. 2011

[10]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的性状差异. 王心怡,田永胜,李振通,李子奇,陈帅,黎琳琳,段鹏飞,王林娜,刘阳,李文升,王清滨,李波. 2021

[11]建鲤和黑龙江野鲤杂交与自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张成锋,李冰,钟立强,王建新,朱健. 2010

[12]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变态发育和生长特征分析. 成美玲,田永胜,吴玉萍,李振通,张晶晶,王林娜,马文辉,庞尊方,刘成磊,孙芳芳,翟介明. 2019

[13]建鲤与黄河鲤的RAPD分子标记及其杂交优势的遗传分析. 佟雪红,董在杰,缪为民,袁新华,王建新,岳春梅,林连升. 2007

[14]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子代的分子鉴定. 胡佳,汪登强,危起伟,沈丽. 2010

[15]罗非鱼杂交F_1代与亲本的遗传关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夏德全,曹萤,杨弘,吴婷婷. 1999

[16]云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远缘杂交后代 发育与生长. 唐江,田永胜,李振通,成美玲,马文辉,庞尊方,李文升,王晓梅,翟介明. 2019

[17]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 蔡磊,白俊杰,李胜杰,陈昆慈,曹婷婷. 2012

[18]棕点石斑鱼(♀)与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核型分析.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黎琳琳,王林娜,李子奇,陈帅,牛艺彭,翟介明. 2021

[19]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 2015

[20]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 吴水清,李加儿,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