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凡纳滨对虾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VS)的病原、病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印庚 1 ; 于永翔 1 ; 刘潇 1 ; 张永刚 1 ; 张正 1 ; 廖梅杰 1 ; 李彬 1 ; 蔡欣欣 1 ; 荣小军 1 ; 罗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虾苗;细菌性玻化症;溶藻弧菌;新喀里多尼亚弧菌;副溶血弧菌;病理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563-15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进一步查明对虾"玻璃苗"的主要致病原,实验通过对河北省沧州市凡纳滨对虾苗种玻化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患病虾苗表现为活力降低、厌食直至空肠、空胃,虾体消瘦、暗浊;肝胰腺组织坏死性萎缩、轮廓模糊、颜色变浅呈淡黄色,甚至肝胰腺区由正常的饱满褐色组织变为无组织结构的"玻璃化"状态。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患病对虾肝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肝小管中充斥大量的碎片组织,并逐步褐化、黑化,甚至肝小管组织大面积坏死,留有连片玻璃样均质化区域;肠道内充斥大量的组织碎片,绒毛膜脱落消失。超微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患病对虾肝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消融,细胞器解体,细胞核固化;其后细胞解体、脱落,甚至肝小管组织结构解体消融;肝胰腺、肠道、胃黏膜周围发现大量细菌,优势菌株为杆状菌且呈弧形,未发现病毒粒子的存在。从患病虾苗分离出2株优势菌(Lv-A和Lv-B),经人工浸染实验发现,Lv-A和Lv-B可致凡纳滨对虾PL7苗种出现与自然患病相同的玻璃化症状,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103和5.38×103 CFU/mL,致病力强。根据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v-A和Lv-B与溶藻弧菌、新喀里多尼亚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有较高相似性。初步将该病命名为虾苗细菌性玻化症(shrimp postlarva bacterial vitrified syndrome,BV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Lv-A和Lv-B均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等敏感,而对新霉素、吡哌酸、利福平等耐药。本研究为BVS的有效防控、保障对虾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微生物制剂在虾苗标粗中对弧菌数量影响. 陈海谊,蒋魁,冷加华,徐创文,杨铿. 2022

[2]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李宁求,白俊杰,吴淑勤,劳海华,石存斌,潘厚军,叶星,简清. 2005

[3]几种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致病性弧菌的杀灭作用. 刘志轩,王印庚,张正,王凯,蔡生力,包海岩,姚学良,张振. 2018

[4]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IHHNV-WSSV共感染率调查分析及其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胡文娟,房文红,江敏,张健龙,王元,顾德平,胡伟国,于忠利,周俊芳. 2015

[5]凡纳滨对虾繁育系统菌群结构及优势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唐苗苗,王印庚,王春元,张正,廖梅杰,李彬,荣小军,葛建龙,于永翔. 2023

[6]溶藻弧菌用于对虾益生菌的效果评价. 宋晓玲. 2009

[7]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葛红星,李健,陈萍,梁忠秀,任海,李东利. 2014

[8]一株凡纳滨对虾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张宝存,刘飞,边慧慧,刘杰,潘鲁青,黄倢. 2012

[9]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王明阳,田相利,刘龙镇,李海东,李丽,董双林,范瑞用. 2018

[10]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赵伟,王雷,刘梅,蒋克勇,齐灿灿,杨广,王宝杰. 2017

[11]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感染和5种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盛静,宋晓玲,赵小金,黄倢. 2015

[12]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病原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贾丹,史成银,黄倢,张庆利,万晓媛,许华,刘冉阳,王海波,郭程程,谢国驷. 2018

[13]杀鱼假交替单胞菌2515的抗弧菌效果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王枫林,王秀华,张宇哲,王树茂,朱娜. 2021

[14]凡纳滨对虾感染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_(AHPND))的定量分析. 陈蒙蒙,董宣,邱亮,万晓媛,谢国驷,黄倢. 2018

[15]虾苗使用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的残留评估. 赵东豪,黎智广,李刘冬,陈培基,杨金兰,古小莉,陈洁文. 2012

[16]斑节对虾虾苗活力检测方法. 杨其彬,李晓兰,孙苗苗,温为庚,黄建华. 2010

[17]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初探. 杨移斌,艾晓辉,宋怿,董靖,胥宁,姜兰. 2019

[18]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王浩,王元,房文红,周俊芳,胡文娟. 2015

[19]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宋晓玲,黄倢,杨冰,史成银,张立敬. 2003

[20]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综合征病原分析. 李旭东,刘永涛,杨先乐,杨移斌,艾晓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