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腌制和干燥工艺对咸金线鱼中生物胺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玉峰 1 ; 吴燕燕 1 ; 邓建朝 1 ; 黄卉 1 ; 李来好 1 ; 杨贤庆 1 ; 戚勃 1 ; 周婉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咸金线鱼;生物胺;腌制;干燥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20 期

页码: 83-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腌制和干燥工艺对咸鱼产品中生物胺的影响,本文以金线鱼(Nemipterus hexodon)为原料,通过柱前衍生HPLC技术分析金线鱼在不同腌制条件和不同干燥方式下,鱼体中8种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对鱼体中生物胺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25%食盐腌制的金线鱼总胺量为(50.82±7.18)mg/kg,分别比食盐添加量为0%、8%和15%的总胺量降低了89.7%、45.9%和40.1%;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的含量均随腌制温度的升高、腌制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0℃腌制时的总胺量为(76.72±0.69)mg/kg比15℃和25℃的总胺量分别降低9.5%、26.1%,15℃腌制时,腌制第4 d比第1 d总胺量增加58.9%;组胺是金线鱼腌制过程最优势的生物胺;干燥方式显著影响咸金线鱼生物胺含量变化,其中日晒方式产品的总胺量为(430.13±3.48)mg/kg,与真空干燥(60℃,-0.1~0.09 MPa)(404.61±9.23)mg/kg相近,30℃冷风干燥较热风干燥有利于抑制咸鱼生物胺的产生,总胺量、生物胺指数(BAI)和质量指数(QI)均最低,最能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 相关文献

[1]抑制型电导和脉冲积分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和巧克力中生物胺. 郭萌萌. 2010

[2]添加外源酶类对腌制罗非鱼品质的影响. 吴燕燕,赵志霞,李来好,郝淑贤,邓建朝,胡晓. 2018

[3]响应面法优化腌制大黄鱼的低钠复合咸味剂配方. 陶文斌,吴燕燕,李春生,杨贤庆,林婉玲,荣辉. 2019

[4]蓝圆鲹在腌制过程中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的变化规律.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戚勃,邓建朝,胡晓. 2015

[5]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分析. 郝子娜,李振兴,王甜甜,张恕玉,林洪,吴燕燕. 2015

[6]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秋刀鱼腌干制过程水分状态变化. 卞瑞姣,曹荣,赵玲,刘淇,任丹丹. 2017

[7]脆肉鲩鱼片加工过程中风味变化的研究. 丁莫,林婉玲,李来好,杨贤庆,王锦旭,胡晓,吴燕燕,郝淑贤,黄卉. 2018

[8]腌制风干过程中卵形鲳鲹鱼肉性质、蛋白质氧化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张进伟,胡晓,陈胜军,赵永强,吴燕燕,王悦齐,潘创,王迪. 2022

[9]不同盐度腌制对蓝圆鲹相关理化特性的影响.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 2015

[10]黄花鱼腌制加工过程的脂肪氧化分析. 蔡秋杏,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王悦齐. 2014

[11]大菱鲆的腌制调味加>. 滕瑜,王滨亭,王秀华,韩强,王彩理. 2015

[12]大菱鲆的腌制调味加工. 滕瑜,王滨亭,王秀华,韩强,王彩理. 2015

[13]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工艺. 吴燕燕,赵志霞,李来好,林婉玲,邓建朝,杨贤庆. 2019

[14]金枪鱼中生物胺的防控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 邓建朝,李少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李春生,马海霞,荣辉. 2019

[15]网购流通过程中大眼金枪鱼鲜度指标和生物胺的变化研究. 李少丽,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陈胜军,李春生,胡晓,戚勃. 2020

[16]花生芽中具有降解生物胺活性物质的制备工艺. 魏倩岚,徐莹,汪东风,周德庆. 2023

[17]不同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中生物胺的变化. 王静玉,曲映红,刘志东,陈舜胜,施文正,周惠敏. 2021

[18]腌干鱼贮藏过程生物胺的变化及其货架期研究. 陈玉峰,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林婉玲,胡晓,荣辉. 2016

[19]带鱼腌制加工过程理化指标、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 吴燕燕,陈玉峰,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杨少玲,王锦旭. 2015

[20]腌干鱼制品中8种生物胺测定方法的优化. 陈玉峰,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