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氮杂螺环酸毒素的生态分布、蓄积代谢与检测技术监控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海燕 1 ; 郭萌萌 2 ; 郑关超 2 ; 彭吉星 2 ; 翟毓秀 2 ; 谭志军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氮杂螺环酸毒素;贝类;细胞毒性;生态分布;蓄积代谢

期刊名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ISSN: 2095-1833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7-15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赤潮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与赤潮伴生的贝类毒素污染事件多发,给中国的近海生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构成了威胁。其中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即为在中国海域最新发现的毒性强、残留高且代谢慢的一类脂溶性贝类毒素。研究发现,AZAs产毒藻广泛分布于中国近海,该毒素在双壳贝类中也多次被检出,已成为贝类质量安全的又一重要隐患。文章综述了AZAs的理化性质以及其毒性机理,现有的中国监控手段,并对生物检测法和液相色谱检测法等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全球化分布趋势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为相关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UHPLC-LTQ-Orbitrap-MS非定向筛查贝类中氮杂螺环酸毒素及其代谢产物. 吴海燕,陈佳琦,董晨帆,王松,崔海栋,谭志军. 2020

[2]两种贻贝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蓄积代谢及生理应激的比较研究. 杨越聪,张倩茹,郑关超,赵辉辉,王潇潇,谭志军,吴海燕. 2024

[3]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代谢规律. 吴海燕,李清云,邴晓菲,郭萌萌,顾海峰,翟毓秀,谭志军. 2017

[4]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的毒素蓄积、抗氧化和免疫影响. 张倩茹,郑关超,杨越聪,赵辉辉,谭志军,吴海燕. 2024

[5]海洋发光甲藻研究进展. 郭术津,孙晓霞. 2018

[6]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 罗民波,陆健健,沈新强,王云龙,徐兆礼,朱江兴. 2007

[7]广东沿海海萝属藻类生态与分布调查.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吕国敏. 2007

[8]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研究. 李建生,胡芬,林楠. 2015

[9]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鱼卵和仔鱼的分布特征. 蒋玫,王云龙,沈新强,庄平. 2009

[10]黄海南部与东海的隆剑水蚤(桡足类:剑水蚤目)生态分布. 李丁成,徐兆礼,高露姣,陈亚瞿. 2003

[11]两株致病性哈维氏弧菌胞外产物的特性分析. 石存斌,胡学峰,陈献稿,李凯彬,吴淑勤. 2007

[12]应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分析海水致病性弧胞外产物的毒性. 李凯彬,郑芳艳,胡学峰,陈献稿,石存斌,吴淑勤. 2012

[13]7种五味子木脂素对草鱼原代肝细胞的毒理研究. 张洪玉,王海波,赵明军,王文峰,唐夏,胡鲲,杨先乐,夏磊. 2017

[14]高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胞外产物的毒力特性分析. 李永杰,于永翔,王印庚,王春元,刘定远,张浩,张正. 2022

[15]应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分析海水致病性弧菌胞外产物的毒性. 李凯彬,郑芳艳,胡学峰,陈献稿,石存斌,吴淑勤. 2012

[16]燃料油水溶液对牙鲆幼鱼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 周庆婷,夏斌,孙雪梅,马菲菲,韩倩,陈碧鹃,唐学玺. 2016

[17]两株致病性哈维氏弧茵胞外产物的特性分析. 石存斌,胡学峰,陈献稿,李凯彬,吴淑勤. 2007

[18]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9]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20]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