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时空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峰华 1 ; 史赟荣 1 ; 朱金鑫 2 ; 吴祖立 1 ; 伍玉梅 1 ; 崔雪森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

关键词: 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海洋环境;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1036-10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0—2013年11—12月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渔获生产数据,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丰度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渔场重心每年稍有差异,经度重心集中在132°20′E附近;纬度重心集中在36°30′N和37°30′N两个位置附近。GAM模型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37~0.45 mg/m3。海洋环境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除了叶绿素a浓度呈一般显著外,海表温度和空间因子在CPUE上的回归均极显著(P<0.01),符合统计意义。4年间渔场的适宜环境范围有所差异,推断主要是日本海海域对马暖流、东朝鲜暖流与里曼寒流相互交汇的强弱作用力引起的,也有不同年份季风的强弱不同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存在。每一年的渔场海洋环境因子稍有差别,对其资源量的影响巨大。

  • 相关文献

[1]公海柔鱼类资源丰度与海洋环境关系的研究. 唐峰华,崔雪森,樊伟,张胜茂,范秀梅. 2016

[2]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唐峰华,刘尊雷,黄洪亮,刘健,张衡,朱金鑫,崔雪森. 2015

[3]利用MODIS遥感数据探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初步研究. 李继龙,唐援军,郑嘉淦,贾静,李小恕. 2007

[4]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 唐峰华,靳少非,张胜茂,崔雪森,伍玉梅,刘健,黄洪亮. 2014

[5]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的季节性变化. 唐峰华,樊伟,伍玉梅,史赟荣,岳冬冬,崔雪森. 2015

[6]日本海第四纪沉积记录及其海陆联系的研究进展. 沈兴艳,万世明. 2015

[7]日本海百年来沉积速率及粒度指示意义. 宗娴,石学法,葛晨东,邹建军,Sergey Gorbarenko,乔淑卿,董智. 2016

[8]日本海中部60ka以来的风尘沉积对西风环流演化的指示. 董智,石学法,葛晨东,邹建军,姚政权,GORBARENKO Sergey,王成龙,宗娴. 2017

[9]西太平洋风尘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万世明,徐兆凯. 2017

[10]日本海枪乌贼资源与近年渔业动态和预测. 钟亚丁. 1991

[11]基于卫星遥感的赤潮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伍玉梅,王芮,程田飞,唐峰华,张胜茂. 2019

[12]MODIS卫星遥感监测太湖蓝藻的初步研究. 沙慧敏,李小恕,杨文波,李继龙. 2009

[13]脉冲放电对铜绿微囊藻灭活效果研究. 王翠华,李国锋,李杰,吴彦. 2009

[14]基于GOCI的东海叶绿素a浓度3种反演算法的对比及其昼变化分析. 王芮,伍玉梅,杨胜龙,崔雪森,王琳,张胜茂. 2018

[15]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 2010

[16]基于灰色系统的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资源丰度灾变预测. 张磊,陈新军,汪金涛,吴洽儿. 2020

[17]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2012

[18]冬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张寒野,胡芬. 2005

[19]太平洋褶柔鱼内脏团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辛云,刘小芳,王西西,李爽,姜维,龙莉军,蒋永毅,冷凯良. 2024

[20]黄海南部和东海太平洋褶柔鱼适宜栖息地的季节变化及环境驱动因素. 杨林林,姜亚洲,张辉,袁兴伟,刘尊雷.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