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超 1 ; 董浚键 2 ; 刘志刚 2 ; 孙成飞 2 ; 赵飞 2 ; 叶星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口黑鲈;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gyrB基因;生理生化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耐药分析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54-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高于99.5%和98.3%。根据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45个理化项目的鉴定结果、羊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呈β-溶血的结果,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并结合补充理化鉴定结果,可判断此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 veronii bv. sobria)。人工回归感染实验采用低、中、高3种菌液浓度(3×107、1.5×108和3×108 CFU·mL-1)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可分别导致7%、40%和100%的死亡率,证实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的致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在所检测的17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大观霉素、氟罗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
- 相关文献
[1]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刘礼辉,李宁求,石存斌,潘厚军,付小哲,吴淑勤. 2008
[2]泥鳅溃疡病及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研究. 张晓君,邴旭文,姚东瑞,朱明,秦国民. 2010
[3]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刘春,李凯彬,王庆,常藕琴,梁慧丽,王芳,潘德博,石存斌,吴淑勤. 2012
[4]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表型与分子鉴定. 邴旭文,阎斌伦,张晓君,秦蕾,毕可然. 2009
[5]鲤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晓君,阎斌伦,邴旭文,毕可然,秦蕾,秦国民. 2009
[6]异育银鲫病原温和气单胞菌表型及分子鉴定与溶血素基因检测. 张晓君,阎斌伦,邴旭文,秦蕾,秦国民. 2010
[7]鱼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春,李凯彬,王庆,王芳,曾伟伟,石存斌,吴淑勤. 2014
[8]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分子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姚东瑞,邴旭文,朱明,毕可然,陈丽,张晓君. 2010
[9]养殖沉积环境中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姜娓娓,李秋芬,刘淮德,李晓龙. 2014
[10]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崔来宾,叶星,邓国成,江小燕,田园园,白俊杰,黎坚平. 2010
[11]大口黑鲈新品种培育与展望. Bai Juniie,白俊杰. 2012
[12]大口黑鲈溃疡综合症病毒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马冬梅,白俊杰,邓国成,李胜杰,张莉莉. 2011
[13]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谢一荣. 2006
[14]两种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活性影响. 关胜军. 2006
[15]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刘春,李凯彬,王庆,马必勇,卞荣玲. 2012
[16]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2010
[17]大口黑鲈营养需求及消化酶研究进展. Ou Hongxia,欧红霞. 2018
[18]“优鲈1号”大口黑鲈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吞噬功能的研究. 赵柳兰,杨黎,杨淞,蒲粟,李胜杰,王艳,杜宗君. 2015
[19]一株鲈塘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养殖水体影响研究. 巩华,张洪业,赖迎迢,孙承文,刘春花,陶家发,焦彩虹. 2019
[20]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加儿,许晓娟,刘匆,区又君.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碱度对尼罗罗非鱼肝脏免疫、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影响
作者:蒋利进;衣萌萌;可小丽;曹建萌;刘志刚;王章;谭泽加;卢迈新;王淼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碱度;高通量测序;肠道微生物;代谢组
-
罗氏沼虾ATG5的鉴定及其抗菌免疫功能
作者:刘洋;赵飞;文菁;王玲;廖永众;邓玉婷;谭爱萍;巩华;赖迎迢;黄志斌;邵蓬;王飞飞
关键词:罗氏沼虾;自噬相关基因5(ATG5);嗜水气单胞菌;原核表达;抗菌免疫
-
大口黑鲈MyD88基因的克隆及其对NF-κB的激活作用
作者:高风英;董浚键;张赫桐;李佳鑫;朱芷琳;孙成飞;叶星
关键词:大口黑鲈;髓细胞分化因子88 (MyD88);克隆;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核因子κB (NF-κB)
-
尼罗罗非鱼MYF6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作者:高风英;佟延南;刘志刚;曹建萌;王淼;衣萌萌;可小丽;卢迈新;朱海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肌源性因子6(MYF6);SNP;双倍型;生长性状
-
eDNA监测空间分辨率量化方法研究-以长江中游干流平水期为案例
作者:杨海乐;许兰馨;周琼;刘志刚;吴金明
关键词:环境DNA监测;空间分辨率;可信度与覆盖度;流域生物信息流;流域生态学
-
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作者:刘思源;张衡;杨超;方舟
关键词: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鲭;西北太平洋;厄尔尼诺;拉尼娜;栖息地
-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作者:高风英;佟延南;曹建萌;刘志刚;王淼;衣萌萌;可小丽;卢迈新;朱海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POU1F1;SNPs;双倍型;体质量;形态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