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青海湖北岸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法伟 1 ; 李英年 2 ; 曹广民 2 ; 李凤霞 2 ; 叶广继 2 ; 刘吉宏 2 ; 魏永林 2 ; 赵新全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

关键词: 昼夜温差;涡度相关;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植被指数;呼吸熵

期刊名称: 植物生态学报

ISSN: 1005-264X

年卷期: 2012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187-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草甸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植被类型,与其他植被类型相比,其碳交换过程和驱动机理的研究仍较薄弱。利用青海湖东北岸草甸草原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连续数据(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分析了草甸草原CO2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草甸草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在植物生长季的5-9月,其日变化主要受控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而非生长季(10月21日-4月19日)和生长季初(4月下旬)、末期(10月中上旬)NEE的日变化主要受气温(Ta)的影响。CO2日最大吸收值和释放值分别出现在7月1日(11.37gCO2·m-2·d-1)和10月21日(4.04gCO2·m-2·d-1)。逐日NEE主要受控于Ta,两者关系可用指数线性(explinear)方程表示(R2=0.54,p<0.01)。叶面积指数(LA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对逐日NEE的影响表现为渐近饱和型,LAI和Ta交互作用明显(p<0.05),EVI的主效应强烈(p<0.001)。生态系统的呼吸熵(Q10)为2.42,总呼吸(Reco)约占总初级生产力(GPP)的74%。生长季适度的昼夜温差(<14.8℃)有利于系统的碳蓄积。研究时段该草甸草原作为碳汇从大气吸收271.31gCO2·m-2。

  • 相关文献

[1]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藜麦长势分析. 井梅秀,穆天红,肖明,赵显伟,张理川.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