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国子娟 1 ; 王印庚 1 ; 荣小军 1 ; 廖梅杰 1 ; 郭华荣 2 ; 韩倩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淋巴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感染;病理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4 年 38 卷 04 期

页码: 123-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深入了解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致病机理和体外培养的对虾细胞对WSSV的敏感性,实验以1.5×L-15培养基培养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待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WSSV,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病毒后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使用1.5×L-15培养基培养对虾淋巴组织,3 h后可观察到有细胞迁出,并能迅速形成单层,36 h后细胞的迁出汇合率可达80%,且能存活20 d以上。接种WSSV 24 h后,出现病变的细胞变圆、漂浮,细胞之间的网状结构消失,最后细胞破碎、溶解;接种WSSV 48 h后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胞核深染,且变形、膨大;电镜下,细胞核内含大量成簇分布的杆状病毒,细胞器被挤向细胞边缘,细胞膜轮廓模糊。研究表明,纯化的病毒粒子接种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能够使其产生明显病理变化,证明了WSSV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具有感染力,并且可在淋巴细胞中增殖。

  • 相关文献

[1]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机能和抗病毒感染的影响. 陈国福,宋晓玲,黄倢,周进,王秀华,王广策. 2005

[2]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周俊芳,房文红,胡琳琳,周帅,李新苍,朱磊. 2012

[3]斑节对虾性腺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条件优化. 朱丹丹,江世贵,黄建华,周发林,杨其彬,姜松,杨丽诗. 2019

[4]基于裤式拖网法的虾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与分析. 杨炳忠,杨吝,谭永光,晏磊,张鹏,李杰. 2020

[5]咸水水质对刀额新对虾生长的影响. 王慧,来琦芳,王建钢,房文红. 2004

[6]之五 对虾池塘套养技术要点. 李卓佳,杨莺莺,杨铿,陈永青. 2008

[7]南海区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研究. 杨炳忠,杨吝,谭永光,晏磊,张鹏,李杰. 2019

[8]中国东南沿海刀额新对虾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巩法慧,张殿昌,刘田田,张楠,郭华阳,周发林,黄健华,江世贵. 2016

[9]铜绿微囊藻对WSSV潜伏感染对虾的致死效应. 曹煜成,徐煜,黄小帅,胡晓娟,李卓佳,李凡,陈勇贵,文国樑. 2018

[10]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3种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肖广侠,李战军,孟宪红,张庆文,罗坤,孔杰. 2011

[11]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冯亚萍,孔杰,罗坤,栾生,李旭鹏,史晓丽,曹家旺,王明珠,王军,董丽君,孟宪红. 2018

[12]卤虫在WSSV病毒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邓灯,刘萍,孔杰. 2004

[13]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比较. 冯亚萍,孔杰,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卢霞,曹家旺,王明珠,王军,孟宪红. 2017

[14]三疣梭子蟹几丁质酶基因(PtCht6)的克隆及其在免疫中的功能分析. 宋柳,吕建建,王磊,孙东方,刘萍. 2019

[15]凡纳滨对虾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和耐受群体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分析. 卢霞,栾生,曹宝祥,郝登春,孟宪红,曹家旺,代平,罗坤,孔杰. 2018

[16]常规PCR与巢式PCR法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徐进,范玉顶,周勇,曾令兵. 2008

[17]复方中草药添加浓度和投喂策略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能力的影响. 杨清华,郭志勋,林黑着,熊惠军,许海东. 2011

[18]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使用UNG防遗留污染. 闫冬春,黄倢,董双林,杨冰. 2003

[19]三疣梭子蟹14-3-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盐和病原胁迫后的表达分析. 题兴斌,吕建建,宋柳,阎德平,孙东方,刘萍. 2021

[20]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方金龙,王元,房文红,李新苍,陈甜甜,周俊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