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斑点叉尾鲴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燕 1 ; 巩华 1 ; 陶家发 1 ; 梁慧丽 1 ; 刘礼辉 1 ; 石存斌 1 ; 吴淑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16 SrRNA;鉴定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11 年 41 卷 002 期

页码: 73-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起斑点叉尾鲴100%发病死亡,对斑点叉尾鲴的LD50为6.2*104 CFU/g.分离株GD091027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阴性,在25℃、35℃均有运动性,能耐3%的NaCl,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及L-阿拉伯糖,不利用西蒙氏柠檬酸盐,不利用丙二酸,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甲基红(MR)试验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该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聚为一分支.分离株GD091027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利福平、青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不敏感.除不产生溶血、不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甲基红(MR)试验阴性外,病原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符合迟缓爱德华氏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

  • 相关文献

[1]一株斑点叉尾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任燕,巩华,陶家发,梁慧丽,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1

[2]一种新的鱼类种质鉴定法. 龙华. 2003

[3]一株海洋过氧化氢酶高产菌的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陈世建,王伟,孙谧. 2014

[4]养殖刺参“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印庚,郭伟丽,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陈霞,刘升平. 2012

[5]一种乌鳢与斑鳢线粒体PCR-RFLP鉴定方法. 董传举,张松皓,陈坤慈,宋迎楠,徐鹏. 2014

[6]生物活性炭纤维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及其优势降解菌的鉴定. 尹艳娥,胡中华,沈新强. 2008

[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赤潮环状异帽藻. 石彦红,张凤英,马凌波. 2010

[8]鲟源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杨移斌,夏永涛,邱军强,曹海鹏,肖艳翼,胡鲲,杨先乐. 2014

[9]CO发色罗非鱼片中耐冷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张韵思,郝淑贤,黄卉,张冲溢,罗东红,汪玲玲. 2010

[10]鲟病原性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肖艳翼,王斌,夏永涛,胡利静,胡鲲,杨先乐. 2015

[11]PCR技术在肉类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刘帅帅,李宏,罗世芝,刘云国. 2011

[12]患腹水病牙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原菌的特性. 尚琨,曲凌云,王玉芬,王斌,赵涵,高萍,刘欣. 2020

[13]生食大眼金枪鱼中生物胺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李少丽,邓建朝,李春生,杨贤庆,吴燕燕,陈胜军,马海霞. 2020

[14]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黎炯,叶星,卢迈新,邓国成,高风英,可小丽,朱华平,黄樟翰. 2011

[15]一株紫菜腐霉的鉴定及其对条斑紫菜的致病性. 李淑芬,莫照兰,孔凡娜,朱明,茅云翔. 2016

[16]亲和层析技术在现代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及新发展. 李洪利,黄倢,周丽. 2005

[17]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黎炯,叶星,卢迈新,邓国成,迟妍妍,黄樟翰. 2011

[18]经济海藻病害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慧超,李杰,阎永伟,唐磊,茅云翔,莫照兰. 2019

[19]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鉴定及碳源代谢动力学. 王晓晋,郭全友,姜朝军. 2019

[20]草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高彩霞,任燕,王庆,曾伟伟,李莹莹,王英英,常藕琴,石存斌,张德锋,方珍珍.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