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腾 1 ; 刘永 1 ; 全秋梅 1 ; 肖雅元 1 ; 吴鹏 1 ; 李纯厚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七连屿;种类组成;食性类型;个体大小;过度捕捞;生境退化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02-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珊瑚礁鱼类,本研究综合2018—2020年的调查结果及历史资料表明,七连屿珊瑚礁海域目前共发现珊瑚礁鱼类315种,区域物种密度为12.6种/km2。七连屿珊瑚礁鱼类隶属于12目49科,以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9.05%;其中28科鱼类(加上未发现的小带鳚科,这29科鱼类组成了印度太平洋珊瑚礁鱼类的大部分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9.52%。从科级层面对南海岛礁鱼类聚类分析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与越南近岸三个珊瑚礁岛鱼类相似度最高。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以小型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9.04%;其次是中型鱼类,为31.09%;大型鱼类占比仅为19.87%。从食性类型来看,肉食性鱼类最多,为163种;其次是杂食性鱼类, 91种;植食性鱼类最少, 61种。与历史研究比较,共有37种鱼类近年未发现,以肉食性最多,且大型鱼类全为肉食性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正遭受过度捕捞;小型鱼类高达66.57%,这些大部分属于雀鲷科(Pomacentroidae),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及隆头鱼科(Labridae)鱼类,均为对珊瑚礁依赖程度高的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显著衰退现象。因此保护七连屿珊瑚礁鱼类资源,不仅要控制捕捞强度,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一独特的珊瑚礁栖息生境。

  • 相关文献

[1]永兴岛附近海域珊瑚礁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王腾,刘永,李纯厚,肖雅元,林琳,李纯然,谢雨芳,吴鹏. 2023

[2]西沙群岛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和分类多样性. 李媛洁,陈作志,张俊,江艳娥,龚玉艳,蔡研聪,杨玉滔. 2020

[3]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的物种组成与演替. 王腾,李纯厚,王广华,赵金发,石娟,谢宏宇,刘永,刘玉. 2024

[4]南沙群岛渚碧礁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李媛洁,张俊,陈作志,江艳娥,龚玉艳,蔡研聪,杨玉滔. 2020

[5]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变化. 张俊,陈作志,蔡研聪,李媛洁,林昭进. 2021

[6]七连屿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粟丽,徐姗楠,李纯厚,陈作志. 2024

[7]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8]菜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9]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牛明香,金显仕. 2011

[10]夏季北部湾九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类型及营养生态位初步研究. 杨璐,曹文清,林元烧,陈颖涵,林昭进,王雪辉. 2016

[11]维生素B12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繁殖和个体大小的影响. 邵盛男. 2019

[12]环境因子对浙江沿岸春季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幼鱼生长、分布的影响. 朱文斌,崔国辰,胡翠林,朱海晨,王雅丽,蒋日进,张亚洲,冯春雷. 2021

[13]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 聂善明. 2000

[14]黄海南部小黄鱼种群动态和开发模式. 严利平,刘尊雷,金艳,程家骅,熊瑛,胡翠林. 2022

[15]基于渔业统计数据的南海区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 张魁,廖宝超,许友伟,张俊,孙铭帅,邱永松,陈作志. 2017

[16]黄海玉筋鱼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陈昌海. 2004

[17]西沙东岛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特征与演变. 王腾,李纯厚,赵金发,石娟,于洋飞,肖雅元,刘永. 2023

[18]黄海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生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金显仕. 1996

[19]近20年南海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种群特征变化. 张俊,陈作志,董俊德,张魁,林昭进,孙典荣. 2020

[20]南海西沙群岛琛航岛犬牙锥齿鲷生物学特征. 洪小帆,张俊,江艳娥,蔡研聪,杨玉滔,王欢欢,李纲,陈作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