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高通量测序分析西沙晋卿岛两种草食性鱼类对大型海藻的摄食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鹏 1 ; 王腾 1 ; 刘永 1 ; 李纯厚 1 ; 凌娟 2 ; 肖雅元 1 ; 林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三亚中科海洋研究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珊瑚礁;草食性鱼类;食物组成;大型海藻;18S rRNA基因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509-15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草食性鱼类是控制珊瑚礁大型海藻暴发的关键生物。为揭示西沙珊瑚礁草食性鱼类对大型海藻种类选择性和摄食差异,本研究选取西沙晋卿岛常见的草食性鱼类横带刺尾鱼(Acanthurus triostegus)和黑身蓝子鱼(Siganus punctatissimus)为研究对象,运用18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了该两种鱼的食物组成变化,并探讨了两种鱼对大型海藻的摄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鱼的食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横带刺尾鱼摄食的食物主要为红藻、褐藻和硅藻,而黑身蓝子鱼主要为多孔动物、褐藻和链形植物,两种鱼食物中优势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也基本不同;两种鱼对大型海藻的摄食选择性也有差异,横带刺尾鱼仅摄食8种大型海藻,而黑身蓝子鱼可摄食16种大型海藻,横带刺尾鱼为啃食类鱼类,对草皮海藻的摄食选择性较高,而黑身蓝子鱼对多叶大型海藻摄食选择性较强。研究发现,两种鱼类在摄食珊瑚礁大型藻类和海绵等珊瑚敌害生物方面发挥潜在生态功能。

  • 相关文献

[1]"氹仔"养鱼的现状和发展思考. 吴锐全,陈永乐,朱新平,黄樟翰,卢迈新,汪学杰,谢骏,余德光. 2011

[2]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集作用. 刘鸿雁,吕洪斌,张沛东,李文涛,张秀梅. 2018

[3]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携带AVNV病毒的检测分析. 王娜,李赟,任伟成,蔡玉勇,王崇明. 2010

[4]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 刘寒苗,吴彪,刘志鸿,杨爱国,周丽青,孙秀俊. 2017

[5]大型海藻对重金属镉、铜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王增焕,林钦,李刘冬,王许诺. 2013

[6]桑沟湾六种大型海藻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高亚平,张继红,方建光,吴桃,张明亮,唐望,毛玉泽,任黎华,刘顶海. 2011

[7]大型海藻发酵生产甲烷技术研究. 高春燕,刘慧,叶乃好,李晓川. 2011

[8]草鱼TBK1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林,张浪,周剑光,甘金华,张涛,何力. 2022

[9]钩虾对大型海藻的摄食选择及其潜在的碳汇分析. 薛素燕,毛玉泽,李加琦,蒋增杰,方建光. 2022

[10]上海金山城市沙滩人工潟湖水体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价. 叶维钧,陈亚瞿. 2014

[11]三亚湾近10年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珊瑚礁石影响分析. 杨顶田,单秀娟,刘素敏,叶海彬,杨超宇,徐超,董俊德. 2013

[12]大亚湾典型珊瑚礁区域冬春季节底栖生物分布研究. 朱文涛,秦传新,段丁毓,马欢,马鸿梅,席世改,左涛,潘莞倪,黎小国. 2020

[13]南沙渔业发展策略探讨. 艾红,章丽萍,潘兴蕾,张鹏,陈国宝,李永振. 2015

[14]中沙群岛春季珊瑚礁鱼类资源组成的初步研究. 孙典荣,邱永松,林昭进,王雪辉. 2006

[15]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永暑礁泻湖鱼卵鉴定研究. 吴娜,张楠,曹明,郭华阳,朱克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6]基于DNA条形码的南海美济礁潟湖鱼卵种类鉴定与组成初探. 卢芷程,李敏,张俊,张帅,李红婷,蒋佩文,陈晓雷,曹漪婷,陈作志. 2021

[17]珊瑚礁的成岩作用:来自南海永兴岛珊瑚礁的原位地球化学研究. 吴佳庆,刘刚,韩孝辉,赵彦彦,魏浩天,杨俊. 2021

[18]西沙群岛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孙典荣,林昭进,邱永松. 2005

[19]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 张月平,陈丕茂,梁小芸. 2006

[20]西沙永兴岛珊瑚礁与礁坪生物生态学研究. 李颖虹,黄小平,岳维忠,林燕棠,邹仁林,黄晖.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