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不同龄期褐飞虱的室内毒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月亮 1 ; 安国顺 2 ; 刘宝生 1 ; 侍甜 3 ; 方继朝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长江大学农学院

3.南京市白蚁防治服务中心

关键词: 环氧虫啶;新烟碱类杀虫剂;褐飞虱;杀虫剂毒力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66-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浸苗法,调查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室内不同龄期褐飞虱毒力,结果显示:5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毒力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5龄若虫、1龄若虫和2~4龄若虫。如吡虫啉对1~5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LC50分别为15.61、23.76、22.92、21.64、15.31、8.04、6.72 mg/L。环氧虫啶对褐飞虱1、3、5龄若虫和雄虫毒力水平略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但差异不显著。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2、4龄若虫和雌虫毒力相当,但要显著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以1龄若虫为例,吡虫啉、哌虫啶、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LC50分别为15.61、16.14、2.78、3.85、3.18 mg/L。根据以上结果建议环氧虫啶可作为轮换药剂,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常用新烟类杀虫剂轮换使用,用于田间褐飞虱防控。

  • 相关文献

[1]新药剂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和田间效果. 刘宝生,张志春,谢霖,张谷丰,王利华. 2013

[2]小松菜对土壤中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收转运差异. 龙玲,李勇,严煌倩,任立云,余向阳. 2018

[3]韭蛆防治方法及其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陈澄宇,付佑胜. 2023

[4]三种新型仿生性化合物对褐飞虱、蚜虫的生物活性. 刘宝生,方继朝,郭慧芳,钟万芳,王节萍. 2005

[5]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6]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7]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杨红福,陈爱大,曲朝喜. 2008

[8]2015年苏北地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熊战之,汪立新,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高聪芬,张凯. 2016

[9]烯啶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许小龙,徐广春,徐德进,邢平,顾中言. 2011

[10]吡蚜酮与异丙威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治. 束兆林,吉沐祥,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 2009

[11]氟·异WP对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朱根华,穆兰芳,朱福官,陆长缨,曹卫菊,丁海红. 2007

[12]烯啶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田间控制效果. 束兆林,孙庭东,张芳,缪康,赵来成. 2010

[13]氟硅菊酯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束兆林,张芳,庄义庆,缪康,赵来成,吉沐祥,方继朝,刘宝生. 2010

[14]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李国清,王荫长,韩召军,高家骅,顾正远. 1996

[15]镇江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潘以楼,陈啸寅,朱桂梅,杨敬辉,陈宏州. 2008

[16]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张梦龙,程新杰,岳红亮,施伟,孙明法,朱国永. 2022

[17]褐飞虱持续暴发成因——以江西泰和县为例. 张国,李袭杰,于居龙,吴俨,高博雅,陆明红,钟玲,徐善忠,翟保平. 2018

[18]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特性和功能. 潘磊,王利华,朱凤,韩阳春,王培,方继朝. 2020

[19]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增效作用评价. 孙才权,张春华,张宗俭,卢忠利,张鹏,李晶,娄远来. 2018

[20]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华红霞,何予卿,杨长举,翟保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