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丝瓜品种褐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英娜 1 ; 王冉 1 ; 王媛花 1 ; 苏小俊 1 ; 张更 1 ; 颜志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丝瓜;褐变;酶活性;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20 年 05 期

页码: 15-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7种不同丝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采后丝瓜果实进行褐变鉴定,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属于抗褐变品种;"苏丝4号""苏丝5号""苏丝10号"属于耐褐变品种;"苏丝8号"属于严重褐变。从褐变酶POD和PPO变化来看,"苏丝8号"POD活性高达456.7 U·mg~(-1),抗褐变品种"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POD活性均在250 U·mg~(-1)。"苏丝8号"PPO活性为68.2 U·mg~(-1),"苏丝3号"PPO活性最小,低至25.2 U·mg~(-1)。从褐变基因的变化来看,"苏丝8号"在LcPOD家族基因表达中均高于对照"苏丝3号",其中LcPOD3基因表达量高达5.23,是对照的5倍以上,其它的丝瓜品种LcPOD3基因变化不显著。褐变品种"苏丝8号"在LcPPO基因家族中上调显著,表明"苏丝8号"果实褐变时促进LcPPO基因家族的表达,从而转录翻译成PPO加快果实的褐变。与对照相比,丝瓜褐变基因LCWRKY在"苏丝8号"中上调显著,表明其参与了丝瓜果实采后褐变。其它丝瓜品种LCWRKY上调不显著。

  • 相关文献

[1]保鲜剂对双孢菇褐变的影响. 王毓宁,胡花丽,孙娅,李志强,李鹏霞,WANG Yu-ning,HU Hua-li,SUN Ya,LI Zhi-qiang,LI Peng-xia. 2012

[2]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孙娅,陈素梅,陈发棣,刘兆磊,房伟民. 2012

[3]氮胁迫对草莓氮代谢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文杰,赵林,张婷,杨青青,石梦云,李刚波,王庆莲,赵密珍. 2022

[4]大棚番茄、丝瓜、大白菜、芹菜高效栽培模式. 顾正荣,刘水东,顾国华,姜永平. 2010

[5]丝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戴澈,刘根新,许园园,刘哲,娄丽娜,苏小俊. 2016

[6]不同基质配方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孙颖,颜志明,郭世荣,苏小俊,冯英娜. 2017

[7]不同肥料配比对大棚丝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孙颖,郭世荣,颜志明,苏小俊,冯英娜,王全智. 2016

[8]大棚茄子——丝瓜——莴苣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顾国华,姜永平,陈惠祥. 2010

[9]大棚茄子/丝瓜—大白菜—芹菜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李小红,姜永平. 2014

[10]苏丝6号丝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任晔,高慧婷,严红卫,沈晨,钱春桃,刘晓宏,苏小俊. 2020

[11]丝瓜病毒病分级标准和种质抗性鉴定的研究. 苏小俊,袁希汉,高军,徐海,陈劲枫. 2008

[12]丝瓜种质资源引进及特性观察. 冯翠,衣政伟,张培通,杜静,陈兵,焦庆清. 2017

[13]光周期和温度对江蔬1号丝瓜花芽发生和发育的影响. 苏小俊,陈劲枫,卢成苗,徐海,袁希汉. 2007

[14]丝瓜耐褐变性和种质资源分类的研究进展. 冯英娜,巫建华,颜志明,王全智,苏小俊,贾思振. 2016

[15]丝瓜DNA的提取与质量鉴定. 陈洁,苏小俊,安林海,单奇伟,徐海,袁希汉,陈劲枫. 2008

[16]大棚蘘荷/丝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 高文瑞,徐刚,李德翠,王显生,孙艳军,韩冰,史珑燕. 2014

[17]基于灰度关联分析的丝瓜耐褐变优质品种(系)筛选. 娄丽娜,王成,许婷婷,张敬敬,苏小俊. 2014

[18]丝瓜种质资源熟性性状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性分析. 徐海,苏小俊,袁希汉,陈劲枫. 2007

[19]丝瓜部分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苏小俊,袁希汉,徐海,陈劲枫. 2007

[20]棚室丝瓜霜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刘哲,许园园,娄丽娜,苏小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