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使用微卫星标记评估北部湾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胜男 1 ; 孙典荣 1 ; 刘岩 1 ; 杨长平 1 ; 单斌斌 1 ; 周文礼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毛对虾;北部湾;增殖放流;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放流效果评估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19 年 S2 期

页码: 37-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估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增殖放流效果,探究长毛对虾增殖放流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学影响。本研究使用9对微卫星标记,开展了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价研究,并对长毛对虾亲体、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显示,回捕的517尾长毛对虾样品中,放流个体占回捕总数的39.07%;基于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头胸甲长分析,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亲体、放流群体以及增殖海域内野生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_E=0.726, 0.727, 0.732)、多态信息含量(PIC=0.690, 0.690, 0.694)与等位基因丰富度(A_R=10.435, 10.246, 11.288)等遗传多样性指数数值均显示三者处于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低(F_(ST)=0.004 5)。研究结果表明,增殖放流有效地补充了长毛对虾的自然资源量,未对长毛对虾自然群体造成明显的遗传学影响。

  • 相关文献

[1]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成为为,汪登强,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吴金明,李雷. 2014

[2]微卫星标记在濒危哲罗鱼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佟广香,匡友谊,张永泉,尹家胜. 2015

[3]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金乌贼群体遗传学研究. 单斌斌,宋娜,刘淑德,涂忠,王晓梅,高天翔,韩志强,张秀梅. 2017

[4]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比较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放流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彭欣悦,赵峰,张涛,耿智,朱美贵,庄平. 2016

[5]长江下游鳙放流群体和天然捕捞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张敏莹,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周彦锋,方第安,施炜纲. 2013

[6]基于线粒体DNA标记的长江中游草鱼亲本增殖放流的遗传效果评估. 李树华,陈大庆,段辛斌,刘绍平,汪登强. 2014

[7]基于微卫星评估草鱼放流亲本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季晓芬,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汪登强. 2018

[8]鄱阳湖水系草鱼野生及增殖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燕萍,陈文静,汪登强,段辛斌,徐先栋,王昌来. 2013

[9]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黑鲷亲鱼、放流及海捕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杨艳艳,史赟荣,张虎,潘玉,祖凯伟,高天翔,宋娜. 2023

[10]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司飞,孙朝徽,于姗姗,赵雅贤,宋立民,王树亮,王青林,姜秀凤,王玉芬,于清海. 2017

[11]之五 对虾池塘套养技术要点. 李卓佳,杨莺莺,杨铿,陈永青. 2008

[12]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邵长伟,廖小林,田永胜,陈松林. 2009

[13]仿刺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潘传燕,臧云鹏,廖梅杰,王印庚,荣小军,张正,李彬,陈贵平. 2012

[14]显微介导远缘基因鲤家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杜科,闫学春,李超,曹顶臣,周丹,马吉敏,孙效文,赵元凤. 2013

[15]两个人工选择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系统发育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福玲,凌正宝,肖俊,郭忠宝,钟欢,杨弘,陈文治,唐瞻杨,单丹. 2017

[16]泥蚶G2代快速生长家系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滕爽爽,方军,邵艳卿,林兴管,柴雪良,肖国强. 2018

[17]不同野生群体与家系养殖翘嘴鳜遗传多样性分析. 成为为,夏儒龙,王青云,曾可为,宋文,危起伟,邓国乔,程颖红. 2020

[18]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19]瓦氏雅罗鱼达里湖群体和乌苏里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池炳杰,常玉梅,闫学春,曹顶臣,高玉奎,柳玉海,李勇,梁利群. 2010

[20]红鳍东方鲀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刘永新,周勤,张红涛,刘奕.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