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不同花色紫薇的挥发性物质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霞 1 ; 陈峥 1 ; 刘波 1 ; 朱育菁 1 ; 李慧敏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紫薇;不同花色;挥发性物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2074-20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紫薇是我国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具多种花色,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对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种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进行富集提取,通过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在前处理条件优化方面,以质谱鉴定出物质(总物质和高匹配物质)的出峰数和峰面积为指标,筛选得到适用于萃取紫薇花挥发性物质的萃取温度为25℃,萃取头为65μmPDMS/DVB。接着对5种不同花色的紫薇花中的高匹配度和高含量成分进行了讨论,分别从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的紫薇中检测出高匹配挥发性物质23、3、14、18和15个,占各自总香气成分的46.38%、47.11%、47.42%、49.18%和47.32%;而高含量成分分别占到各自总香气成分的59.33%、79.35%、58.24%、69.23%和54.83%。同时,不同花色紫薇花的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共性和特异性的成分。以高匹配成分为研究对象,4种花色紫薇有2个共有成分(β-石竹烯、十四烷),3种花色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个(苯乙醛、苯甲醛和顺式-罗勒烯),而2种花色共有挥发性成分有5个(D-柠檬烯和2,4-葵二烯酸甲酯等)。同时,各花色还存在特异性成分,在白色、淡粉、粉红、玫红、紫色花色中的特异性成分数量分别为15、2、9、10和9种。通过探究不同花色紫薇花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为紫薇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挥发性物质分析. 陈峥,刘波,车建美,唐建阳,朱育菁. 2011

[2]受损芥蓝挥发性物质昼夜释放节律的初步研究. 田厚军,吴羽炫,杨广,尤民生. 2011

[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4]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金蜜柚天然花香成分的分析. 郑云云,黄锐敏,陈美卿,苏德森. 2020

[5]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香气形成机制的研究. 陈梅春,张海峰,朱育菁,刘晓港,官敏丹,刘波. 2016

[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香气成分. 陈梅春,刘晓港,朱育菁,潘志针,张海峰,刘波. 2016

[7]不同品种百香果果汁营养与香气成分的比较. 潘葳,刘文静,韦航,罗钦,韦晓霞. 2019

[8]苏云金芽胞杆菌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郑梅霞,潘志针,刘波,陈峥,车建美,唐建阳,朱育菁,陈梅春. 2014

[9]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茉莉花茶茶叶蛋香气成分测定. 陈梅春,朱育菁,刘波,刘晓港,杨文靖,陈峥,郑梅霞. 2018

[10]陈年普洱茶香气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陈梅春,张海峰,潘志针,陈峥,朱育菁,车建美,史怀,刘波. 2015

[11]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黄原胶挥发性成分研究. 郑梅霞,朱育菁,陈峥,刘波. 2017

[12]3种紫苏属植物鲜叶的挥发性物质的异质性分析. 林霞,陈峥,朱育菁,李慧敏,邓文琼,刘波. 2020

[13]香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 肖冬来,张迪,黄小菁,杨菁. 2018

[14]短短芽胞杆菌多态性分析及产挥发性物质生防菌株筛选. 车建美,刘国红,陈倩倩,刘丹莹,刘波. 2021

[15]乌衣红曲黄酒年份特征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 苏昊,李维新,林晓姿,何志刚,梁璋成,任香芸. 2024

[16]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蓝江林,刘波,宋泽琼,史怀,黄素芳. 2012

[17]银杏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范晓静,黄未,邱思鑫,胡方平. 2013

[18]2种不同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使用后的异质性分析. 蓝江林,刘波,吴小彬,陈峥,史怀. 2022

[19]小菜蛾咬食后青菜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变化. 杨广,尤民生,魏辉. 2004

[20]乌衣红曲黄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学研究. 苏昊,梁璋成,李维新,林晓姿.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