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用冠层高光谱反射估测玉米植株色素时的采样点和指标选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瑞芝 1 ; 周顺利 2 ; 王纪华 3 ; 蒋海荣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高光谱反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层间变异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135-138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初步分析了11个玉米品种在7个生育期的植株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在不同层位(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变化特点及其与15个高光谱参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玉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较明显表现出随形态学高度的下降而升高;2)绝大多数的高光谱参量与叶绿素含量(m g.g-1FW)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相关性不强(最大r=0.56,n=77);3)高光谱参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间相关性,明显强于与叶绿素含量或类胡萝卜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最大r=0.75,n=77),并表现出明显的层间差异,下层明显强于中层和上层。研究表明,在用高光谱反射分析玉米的色素状况时,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代替叶绿素含量作为色素指标可提高分析精度。

  • 相关文献

[1]玉米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吸收率与色素含量的关系比较分析. 谢瑞芝,周顺利,王纪华,蒋海荣. 2006

[2]鱼类类胡萝卜素着色研究进展. 李铁梁,徐冠玲,邢薇,马志宏,姜娜,罗琳. 2018

[3]氧气浓度调控腊八蒜黄色素形成研究. 郭思文,王丹,马越,王宇滨,赵晓燕. 2018

[4]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认识与思考*. 赵久然,孙世贤. 2007

[5]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定量测定大豆、玉米主要成分. 王冬,闵顺耕,朱业伟. 2012

[6]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赵久然,杨国航,王凤格. 2007

[7]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研究. 王光耀,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 1999

[8]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 2004

[9]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品质育种的探讨. 段民孝,范弘伟,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邢锦丰,王继东. 2005

[10]玉米三维重构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郭新宇,赵春江,肖伯祥,邓旭阳,孙广宇,王纪华. (Mis

[11]美国杂交玉米背景介绍. 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郭强. 2000

[12]关于玉米品种DUS测试的几点思考.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刑锦丰. 2004

[13]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选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的研究. 赵久然,郭景伦,孔艳芳,尉德铭. 2000

[14]利用P群自交系实现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创新.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2004

[15]落粒高粱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 江国铿,贾春虹,武菊英,王光耀. 1999

[16]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段民孝,王元东,郭景伦,邢锦丰,滕海涛,赵久然. 2003

[17]不同玉米群体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 刘月娥,侯鹏,谢瑞芝,王荣焕,陈传永,李少昆,梅旭荣. 2015

[18]免耕覆盖玉米田麦秸对玉米和杂草的生化互作. 贾春虹. 2001

[19]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20]AFLP标记技术在玉米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田雷,曹鸣庆,王辉,郭晶心,周乃元.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