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岩岩 1 ; 李纯厚 1 ; 陈丕茂 1 ; 李春晓 2 ; 马庆涛 2 ; 杨进 1 ; 李琦 1 ; 刘维达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汕头市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龙须菜;海藻场;溶解氧;叶绿素;无机氮;无机磷

期刊名称: 生态科学

ISSN: 1008-8873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590-59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2010年2月~2010年5月,在汕头南澳岛海域,通过设计不同的主绳间距和苗绳间距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mis)海藻场的构建模式及其对养殖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筏式养殖密度中,主绳间距在0.3~0.4m,苗绳间距在0.1~0.2 m之间,龙须菜的生长速率较高。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后,养殖海域的无机氮(IN)平均值为133.40±15.18μg·L~(-1),对照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值为153.81±11.97μg-L~(-1),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无机磷(IP)平均值为13.16±1.38μ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15.55±1.05μg·L~(-1),养殖海域的显著低于对照海域的(p<0.05)。养殖海域叶绿素(Chl-a)的平均值为1.86±0.23 mg·m~(-3),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2.44±0.30mg·m~(-3),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透明度平均值为1.76±0.09 m,对照海域的透明度为1.41±0.15 m,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溶解氧(DO)平均值为9.55±0.46 m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8.90±0.37 mg·L~(-1),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0.05)。研究表明,构建龙须菜海藻场可以显著增加海水中DO浓度,抑制微藻生长繁殖,吸收水体营养盐,改善水质质量。

  • 相关文献

[1]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赵先庭,刘云凌,张继辉,曲克明,马德林. 2007

[2]微绿球藻、隐藻和颤藻竞争氮磷营养的通径分析. 曹煜成,王少沛,李卓佳,文国樑,陈素文. 2012

[3]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研究. 吴祖立,章守宇,陈彦,毕远新. 2015

[4]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枸杞岛海藻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特征. 薛彬,李磊,蒋丽勤,张佳奇,戴乾,王君. 2024

[5]不同季节江蓠脱落物对大型海藻场上覆水的影响. 王云祥,李正,秦传新,陈丕茂,袁华荣,周文礼. 2016

[6]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Liu Haiying,刘海英,Qu Keming,曲克明,Li Jian. 2008

[7]添加氮磷对龙须菜光合固碳能力影响的现场研究. 黄瑶,毛玉泽,周毅,蒋增杰,王东哲,颜婷茹,方建光. 2013

[8]龙须菜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杨贤庆,刘名求,戚勃,邓建朝,郝淑贤,岑剑伟,周婉君. 2013

[9]龙须菜对刺参生长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王肖君,孙慧玲,谭杰,高菲,燕敬平,陈爱华. 2011

[10]外伶仃海域龙须菜栽培对水质及浮游细菌数量的影响. 解欣斐,龚映雪,胡晓娟,杨宇峰. 2016

[11]大型海藻对重金属镉、铜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王增焕,林钦,李刘冬,王许诺. 2013

[12]龙须菜风味海藻酱的加工工艺优化. 杨贤庆,夏国斌,戚勃,李来好,陈胜军,郝志明. 2013

[13]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龙须菜干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杨少玲,于刚,戚勃,杨贤庆,邓建朝,赵永强,荣辉. 2016

[14]龙须菜对铜、镉的富集特征. 王增焕,王许诺,林钦,李刘冬. 2011

[15]冷碱处理条件与龙须菜琼胶强度的关系. 戚勃,杨贤庆,李来好,赵永强,陈胜军,岑剑伟,刁石强. 2009

[16]刺参龙须菜混养系统中细菌数量与群落组成. 高菲,孙慧玲,王肖君,谭杰,燕敬平. 2012

[17]混合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 陈晓凤,杨贤庆,戚勃,李来好,陈胜军,郝淑贤. 2011

[18]龙须菜蛋白质的提取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 刘晶,胡晓,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李来好,戚勃,邓建朝. 2022

[19]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藻段凋落分解对环境的影响及细菌群落演替特征. 胡晓娟,赵秀,杨宇峰,曹煜成. 2023

[20]龙须菜藻红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监测. 隋正红,张学成,孔杰.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