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振先 1 ; 季作梁 1 ; 韩冬梅 2 ; 陈维信 1 ; 朱世江 1 ; 苏美霞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皮;褐变;数学模型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06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4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 相关文献

[1]荔枝新种质‘燎原’的分子标记鉴定. 刘伟,罗心平,张惠云,蒋侬辉,肖志丹. 2016

[2]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的甜玉米食味品质鉴评研究. 黄文洁,陈中健,谭深源,肖仁仔,于永涛,刘建华,李文燕,晏石娟. 2021

[3]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刘熙东,吴振先,韩冬梅,陈维信,苏美霞. 2006

[4]荔枝果实中营养元素的测定. 孔凡利,张名位,尹凯丹,陶正平,李阳,邝瑞彬. 2012

[5]乙烯和1-MCP处理对香蕉采后果皮色素含量及褪绿变黄的调控. 刘伟鑫,苗红霞,金志强,刘菊华,贾彩红,孙佩光,徐碧玉. 2013

[6]牛筋草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杨彩宏,冯莉,杨红梅,岳茂峰,田兴山. 2010

[7]‘石硖’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张红娜,李建光,舒波,杨为海,邓旭,决登伟,石胜友,刘丽琴. 2016

[8]香蕉果皮和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冯仁军,周登博,起登凤,张妙宜,李成梁,云天艳,张银东,张锡炎. 2016

[9]荔枝果实采褐变的原因与控制. 邓义才. 1997

[10]荔枝果实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常温保鲜效果的研究. 刘佩,韩冬梅,莫蔼妍,武惠桃,罗焘,郭晓萌,吴振先. 2020

[11]采收时间对不同保鲜环境荔枝耐贮藏能力的影响. 徐赛,杨慧,陈岩,王富华,孙秀秀,陆华忠. 2018

[12]香蕉酶促褐变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徐志宏. 2004

[13]绿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孙世利,潘顺顺,凌彩金,晏嫦妤,卓敏,赵超艺. 2008

[14]氧化白藜芦醇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作用. 孟祥春,黄泽鹏,黎家妍,邹永. 2018

[15]香蕉多酚氧化酶褐变性质的研究. 张勇,池建伟,温其标,张名位,胡飞. 2004

[16]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万鹏,刘亮,潘思轶,徐玉娟. 2010

[17]自发气调包装对鲜食竹笋采后贮藏品质和木质化的影响. 罗政,傅红光,戴凡炜,王玲,陈飞平,叶明强,戚英伟,陈于陇. 2024

[18]荔枝保藏中的褐变研究进展. 邓义才. 1996

[19]气调包装对带叶荔枝褐变及品质的影响. 于茂兰,陈于陇,徐玉娟,吴继军,王生有. 2014

[20]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 龚意辉,李丽梅,黄华,李论,田宗琼,张娟,曾永贤,陈致印.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