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环境温湿度调控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应根 1 ; 王振康 1 ; 陈林 1 ; 邬龄盛 1 ; 王秀萍 1 ; 陈泉宾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白茶;萎凋;失水规律;儿茶素;氨基酸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2 年 27 卷 11 期

页码: 1205-1210

摘要: 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并为实现白茶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供依据。以福鼎大毫茶1芽1~2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环境对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和白茶品质特征及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失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存在2个明显的失水速度变化临界点,在萎凋减重率达40%前失水速度较快,40%~70%失水速度明显减慢,70%后失水很慢。在相同温度(25、30或35℃)条件下,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萎凋叶失水速度减慢;在相同湿度(RH 65%、75%或85%)条件下,随环境温度的降低,在萎凋初期(减重率≤30%)失水速度加快,后期失水速度减慢。萎凋温度、湿度条件能有效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进而影响白茶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在高温低湿(35℃、RH65%)条件下萎凋叶失水速度过快,儿茶素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白茶品质特征较不明显;在高温高湿(35℃、RH85%)条件下萎凋失水过慢,儿茶素类明显降低,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增加,成茶易产生"发酵香",降低品质。由此可见,选择中、高温中湿(30~35℃、RH 75%)或中低温(25~30℃)环境调控茶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可获得品质相对较好的白茶。

  • 相关文献

[1]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宋振硕,项丽慧,余文权,尤志明. 2020

[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2023

[3]白茶萎凋环境控制设备的测评与应用研究. 张应根,邬龄盛,陈林,王振康. 2014

[4]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5]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6]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7]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的变化与品质分析. 杨云,刘彬彬,周子维,吴晴阳,林宏政,胡清财,陈彬,占鑫怡,陈常颂,孙云. 2021

[8]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6

[9]白茶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尤志明,高香凤,杨如兴,陈林,邬龄盛,张磊. 2009

[10]白茶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尤志明,高香凤,杨如兴,陈林,邬龄盛,张磊. 2009

[11]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6

[12]不同萎凋方式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的比较. 陈键,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7

[13]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14]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2014

[15]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16]茶鲜叶萎凋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6

[17]基于UPLC-MS/MS同时分析福建乌龙茶和白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 黄彪,刘文静,方灵,韦航,吴建鸿,傅建炜. 2020

[18]陈年白茶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宁芊,韦航,陈美卿,方灵,史梦竹,傅建炜. 2019

[19]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20]'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