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滋味品质的万州区主栽茶树品种绿茶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翔 1 ; 许彦 1 ; 冯婷婷 1 ; 张磊 2 ; 张艳 1 ; 付勋 1 ; 胡琳玲 3 ; 俞滢 2 ; 杨如兴 2 ; 聂青玉 1 ;

作者机构: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3.重庆市万州区经济作物发展中心

关键词: 绿茶;品种;滋味品质;川中小叶群体种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4 年 016 期

页码: 131-13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制备的绿茶滋味品质有明显区别,川中小叶群体种滋味浓强,‘安吉白茶’鲜爽、甘醇滋味特征明显,‘福鼎大白茶’兼具浓强、鲜爽、醇厚,‘中黄1号’滋味鲜爽但浓强不足;滋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川中小叶群体种儿茶素类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类含量较低;‘安吉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各类滋味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中黄1号’滋味成分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可以得到较好地区分,通过滋味贡献度分析发现,芦丁、咖啡碱等13种滋味成分具有较大贡献;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茶氨酸是‘安吉白茶’和‘福鼎大白茶’鲜爽度的主要贡献物质,杨梅素-3-O-半乳糖苷和金丝桃苷是‘中黄1号’区别于其他3个品种茶类的主要滋味贡献物质,川中小叶群体种内部也有较大差异,其中C4和C5距离较近,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苷类物质,滋味表现出较强的收敛感。本研究对万州区主栽品种所制绿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万州区绿茶滋味品质改进研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福建茶树优良品种主要特性及其应用. 陈荣冰,陈常颂. 2008

[2]四个高香优质乌龙茶与绿茶兼制新品种选育研究. 陈荣冰,黄福平,张文锦,陈常颂,游小妹. (Mis

[3]两种萎凋失水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陈常颂,王秀萍,游小妹. 2006

[4]"春闺"绿茶香气成分鉴定分析.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21

[5]茶树新品系'福萱'区域试验报告. 游小妹,陈志辉,林郑和,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 2020

[6]红曲茶黄酒多酚色谱分析及其对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影响. 梁璋成,何志刚,林晓婕,林晓姿,李维新. 2019

[7]绿色色香味形成的机理及其调控. 张文锦. 2001

[8]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2023

[9]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10]新选801与新选802绿茶品质鉴定及配套工艺试验. 宋振硕,杨军,王让剑,孔祥瑞,郭吉春. 2012

[11]10个茶树高优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 郭吉春,杨如兴,叶乃兴,陈志辉. 2003

[12]优3等5个绿茶新品系比较试验. 游小妹,陈荣冰,陈常颂,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 2014

[1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绿茶和白茶香气物质. 王丽丽,张应根,杨军国,宋振硕,陈键,陈林. 2017

[14]鲜叶、绿茶和白茶化学组分比较及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 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键,张应根,陈林. 2015

[15]绿茶对红曲黄酒酿造品质及寒热性影响研究. 梁璋成,何志刚,刘淑梅,林晓姿,李维新. 2016

[16]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魏巍,李维新,何志刚,林晓姿. 2010

[17]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18]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王秀萍,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 2018

[19]古丈毛尖绿茶冷泡饮用方法初探. 王秀萍,朱海燕,刘恋. 2015

[20]不同茶树品种(系)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苏秋芹,郑作芸,李春维,钟秋生,张桃英,林芸.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