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树黄化种‘天山黄芽’的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廖献盛 1 ; 邵淑贤 1 ; 杨如兴 1 ; 林馨颖 1 ; 俞滢 1 ; 任卫威 1 ; 王鹏杰 1 ; 叶乃兴 1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天山黄芽1号;天山黄芽2号;黄化;代谢组学

期刊名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ISSN: 1006-687X

年卷期: 2023 年 06 期

页码: 1411-14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茶树黄化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性,是茶树特色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为探究两份新黄化茶树的特征代谢物,采用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测定‘天山黄芽1号’‘天山黄芽2号’以及‘福鼎大白茶’芽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和代谢物.结果显示,在‘天山黄芽1号’‘天山黄芽2号’和‘福鼎大白茶’中鉴定出791种代谢物,其中52.34%-54.23%的代谢物在不同茶树中存在显著差异.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被富集在与氨基酸和黄酮生物合成等相关途径上.‘福鼎大白茶’‘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6.29±1.72、73.91±1.55和81.36±1.45 mg/g,儿茶素总量分别为101.99±8.50、94.06±9.94和74.43±4.84 mg/g.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相比,‘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黄酮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茶氨酸含量高达52.34 mg/g和53.99 mg/g.综上,‘天山黄芽1号’和‘天山黄芽2号’属于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果可为其选育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图5表1参30)

  • 相关文献

[1]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绿茶特征代谢产物分析. 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游小妹,陈常颂. 2023

[2]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黄化变异机理. 林馨颖,王鹏杰,杨如兴,郑玉成,陈潇敏,张磊,邵淑贤,叶乃兴. 2022

[3]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黄化变异机理. 林馨颖,王鹏杰,杨如兴,郑玉成,陈潇敏,张磊,邵淑贤,叶乃兴. 2022

[4]茶树品种‘白鸡冠’叶色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陈志辉,林郑和,游小妹,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余文权. 2019

[5]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一株芽胞杆菌耐热相关机制. 张连宝,陈峥,潘志针,朱育菁,陈清西,刘波. 2014

[6]基于代谢组学的芽胞杆菌属间胞外代谢物异质性研究. 陈峥,刘波,史怀,陈梅春,潘志针,朱育菁,刘国红. 2012

[7]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吴宗杰,欧晓西,林宏政,余欣茹,程守悦,吴晴阳,李鑫磊,孙云. 2024

[8]短短芽胞杆菌代谢物组测定中代谢终止方式的优化. 陈梅春,刘波,朱育菁,陈峥,史怀,刘国红,潘志针. 2012

[9]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生防菌抑菌机理模式的初步建立. 李艳波,史怀. 2017

[10]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橄榄类黄酮组分评价. 赖瑞联,沈朝贵,龙宇,林炎娟,韦晓霞,吴如健. 2024

[11]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代谢组学异质性研究. 史怀,刘波,陈峥,郑雪芳,潘志针,陈梅春,朱育菁. 2013

[1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春闺与铁观音乌龙茶品质研究. 余文权,李鑫磊,钟秋生,林郑和,单睿阳,陈志辉,陈常颂. 2022

[13]基于GC/MS对1株芽孢杆菌FJAT-13831的鉴定. 刘国红,刘波,林乃铨,陈峥. 2014

[14]基于LC/Q-TOF MS的芽胞杆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史怀,刘波,陈峥,刘国红,潘志针,陈梅春,朱育菁. 2012

[15]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2023

[16]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2024

[17]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8]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9]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20]茶叶蒸青固样时间控制的研究初报. 杨如兴,张文锦,玉振康,陈志辉,钟美娇.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