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满江红三膘亚属种及种间杂种雄性育性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金桂英 1 ; 陈坚 1 ; 唐龙飞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

关键词: 满江红;三膘亚属;种和杂种;小孢子育性;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3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58-60

摘要: 报道满江红三膘亚属(Euazolla)4个种——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和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小孢子育性特点;卡洲满江红2个品种,其它3个种及种间杂种F1代小孢子育性特点。影响小孢子育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和遗传因素。讨论了小孢子育性研究对满江红物种划分的意义。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九膘亚属种雄性育性的初步调查研究. 金桂英,陈坚,唐龙飞. 2001

[2]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 郑德英,唐龙飞,章宁,陈坚. 1994

[3]从"Azolla Event"看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 2010

[4]无藻满江红(Anabena-free Azolla)和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重建共生体. 林沧,刘中柱,郑德英,唐龙飞,渡边岩. 1988

[5]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5

[6]生物技术在满江红研究中的应用. 唐龙飞. 1999

[7]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鲁雪华,卞祖良,郭文杰,陈敏. 2002

[8]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陆培基,刘中柱. 2002

[9]水生植物小叶满江红内生真菌与古菌的发现及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群落组成分析. 陈坚,郑伟文,郑益平,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2019

[10]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在营养生长期共生关系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7

[11]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12]满江红属植物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邓素芳,黄水珍,郑向丽,应朝阳. 2020

[13]满江红大孢子果萌发与成苗期间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90

[14]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15]满江红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陈坚,郑益平,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21

[16]一株满江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分生孢子发育研究. 黄敏敏,陈美珍,陈坚,郑伟文. 2022

[17]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郑向丽,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刘岑薇,余涛,黄毅斌. 2018

[18]满江红鱼腥藻与其宿主的遗传多样性和协同性的RAPD分析. 陈坚,郑伟文,徐国忠,宋铁英,唐龙飞. 2002

[19]小叶满江红内生细菌多样性的PCR-DGGE及电子显微镜分析. 郑斯平,陈彬,关雄,郑伟文. 2008

[20]满江红的育孢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林勇,鲁雪华,郭文杰,陆培基.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