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安乐 1 ; 陈朝辉 2 ; 王娇娟 2 ; 邵新胜 2 ; 魏国英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运城,044000
关键词: 轮回选择;粗缩病;玉米自交系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1998 年 04 期
页码: 64-67
摘要: 通过定向轮回选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粗缩病特性改良,不仅能提高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也随之提高了其组成杂交种的抗性水平。玉米抗粗缩病的性状为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所控制。一般自交系的抗病基因都不太纯合,这是抗病改良的基础。对自交系进行定向轮选的过程,是微效抗病基因向个体集中和量值增加的过程。
-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特性的遗传基础及轮回选择效应研究. 王安乐,赵德发,陈朝辉,王娇娟,邵新胜,魏国英. 2000
[2]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孙振纲,王安乐,陈朝晖,魏国英. 2001
[3]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孙振纲,王安乐,陈朝晖,魏国英. 2001
[4]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贾鑫. 2012
[5]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陈永坤,李新海,肖木辑,李明顺,苑森行,王向东,张世煌. 2006
[6]玉米种质资源对两种病毒病的抗性鉴定.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马淑文. 2007
[7]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郑彩平. 2018
[8]大豆隐性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轮回选择. 李莹,李原萍. 1992
[9]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10]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王振富,双志福,张瑞仙,降彩霞. 1987
[11]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 2004
[12]轮回选择方法对运轮2号的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林何莺. 2013
[13]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2018
[14]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从事轮回选择的研究. 仇松瑛,许钢坦. 1994
[15]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回交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双志福,王振富,张瑞仙. 1991
[16]近红外分析方法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卢宝红,张义荣,魏良明,杜如珊,刘华伟,李建生. 2005
[17]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韦晋晋,赵晋鹏. 2014
[18]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王敏,姬虎太,张定一,曹勇,马小飞,李晓丽. 2014
[19]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 凌亮,许晶,刘虹,李素玲,车星星. 2014
[20]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史向远,王秀红,韩彦青,胡婉平,白建荣,刘惠民.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杂交玉米新品种运单74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作者: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孟全业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运单74;品种选育;特性研究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研究
作者:张相斌;陈朝辉;姚保民;韩峰杰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方式
-
气温变化对运城市复播玉米的影响
作者:魏国英;薛建兵;张冬梅;曹力群
关键词:气温变化;复播玉米;高温热浪;运城市
-
数字化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薛建兵;张冬梅;魏国英;侯兴松;董喜才;陈朝辉
关键词:玉米;育种;数字化技术
-
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作者: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关键词:运轮1号;群体;轮回选择;半同胞轮回选择;测验种
-
30%噻虫嗪包衣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及矮花叶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杨印斌;张战备;王娇娟;王艳萍
关键词:30%噻虫嗪;玉米种子;出苗数;保苗率;矮花叶病;产量
-
玉米新品种九圣禾2468的选育
作者:薛建兵;王长海;魏国英;张冬梅;姜辉;赵海菊;常宝学;高翔;侯兴松;刘野
关键词:玉米;九圣禾2468;科企合作;数字化;区域试验;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