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致腐性及TorA还原酶差异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毕伟伟 1 ; 冯立芳 1 ; 石双妮 1 ; 缪晨豪 1 ; 朱军莉 1 ; 田迪英 1 ;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希瓦氏菌;气单胞菌;致腐性;TorA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495-5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冷藏海产品中腐败菌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致腐性差异,本实验比较分析了大黄鱼源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在28°C和4°C下的生长及三甲胺(TMA)、生物胺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生成;通过PCR技术扩增2种腐败菌的氧化三甲胺还原酶基因(torA),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TorA蛋白的相似性、理化特性和蛋白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杀鲑气单胞菌在28°C生长较快,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在4°C生长更快。相对于杀鲑气单胞菌形成较高的尸胺,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产生更多TMA和腐胺,在冷藏鱼汁中积累更高TVB-N。同时在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中分别扩增出2 490和1 959 bp的torA基因,2种TorA蛋白与同属菌相似性高于97%,而二者相似性仅为36.90%。波罗的海希瓦氏菌TorA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2.3 ku和6.52,甘氨酸含量最高,而杀鲑气单胞菌中TorA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0.6 ku和6.74,丙氨酸含量最高,蛋白结构差异明显。且希瓦氏菌中torA和鸟氨酸脱羧酶(DOC)基因表达量分别为气单胞菌的1.26和19.04倍。可见,波罗的海希瓦氏菌和杀鲑气单胞菌为海产品嗜冷腐败菌,其中希瓦氏菌胺类代谢能力更强,与其TorA特定理化特性和高表达量相关。本研究为揭示海产品微生物的致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 相关文献

[1]波罗的海希瓦氏菌AI-2/LuxS对生物被膜和致腐的调控. 叶晓锋,严羽萍,唐蓉,朱军莉,高海春. 2018

[2]冷鲜牛肉贮藏中菌群结构及优势菌致腐性的分析. 顾春涛,毕伟伟,朱军莉. 2019

[3]环境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邓旗,孙力军,王雅玲,蒲月华,李振华,励建荣. 2013

[4]大黄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腐表型. 葛阳杨,朱军莉,刘丽,任奕婧.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