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姜黄素吸收代谢及其对家禽繁殖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君雁 1 ; 阮栋 2 ; 蒋守群 2 ;

作者机构: 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姜黄素;家禽;吸收代谢;繁殖调控;肠道微生物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136-1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如姜黄)、天南星科植物根茎中提取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在动物肠道中进行吸收代谢,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衰老、神经保护、免疫调节及代谢调控等作用。姜黄素在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为提高姜黄素的利用度,通常将其制成多种制剂及配型(如膜制剂、纤维制剂、乳制剂、水凝胶制剂、胡椒碱、半萜类化合物、环糊精、葫芦巴膳食纤维和卵磷脂)。不同的制剂及配型可增加姜黄素产物稳定性,保障姜黄素的有效利用。家禽主要通过下丘脑-性腺轴负反馈调节机制来调控生殖细胞发育,实现繁殖调控。此外,家禽的繁殖性能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光照的影响最大。光照刺激产生的褪黑素具有强抗氧化性,能通过缓解卵巢和睾丸组织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来抑制凋亡和衰老,保障下丘脑-性腺轴负反馈调节机制的稳定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卵泡发育。肠道微生物产生的血清素是褪黑素的前体物质,可以影响褪黑素的生成;其次肠道微生物刺激肠上皮细胞中的传入神经直接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肠道内产生的雌二醇(E2)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卵巢组织,并促进卵巢发育。研究发现,姜黄素可通过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在体内发挥功能作用,但姜黄素是否通过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来影响家禽的繁殖性能亟待探究。该文综述了姜黄素的生物活性、代谢方式、产品研发利用以及对家禽繁殖调控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姜黄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相关文献

[1]维生素A对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胜男,兰瑞霞,胡胜兰,王丽. 2023

[2]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调节动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阮栋,王一冰,蒋守群,郑春田. 2021

[3]氧化鱼油和姜黄素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指标、体色及肌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陈严轩,王国霞,刘燕,韩永权,邱建强,史合群,彭凯. 2024

[4]姜黄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杨雪芬,蒋宗勇,林映才,陈芳,马现永. 2008

[5]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余苗,李贞明,王刚,容庭,陈卫东,王凤英,马现永. 2020

[6]日粮淀粉对猪肠道微生物和臭气排放调控的研究进展. 余苗,陈卫东,邓盾,李贞明,王刚,马现永. 2018

[7]仔猪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与化学感应作用. 朱翠,杨俊,蒋宗勇,陈庄. 2018

[8]基于代谢组学的植物多酚及其肠道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黄小丹,陈梦雨,黄文洁,张名位,晏石娟. 2021

[9]热应激对畜禽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熊云霞,易宏波,杨雪芬,王丽. 2024

[10]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邱月琴,杨雪芬,王丽,蒋宗勇. 2019

[11]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及抗病力的影响. 谢雨桐,朱喜锋,李诗洋,黄燕华,刘春,鲁慧杰,王绥涛,王国霞. 2023

[12]肠黏膜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控. 杨雪芬,邱月琴,王丽,蒋宗勇. 2019

[13]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产蛋后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夏焕婷,金永燕,陈伟,王爽,夏伟光,金成龙,黄雪冰,李凯潮,王胜林,郑春田,张亚男. 2024

[14]乳源性寡糖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及母猪乳腺合成寡糖的生化机制. 杨雪芬,熊光源,周桂莲,林映才,蒋宗勇. 2012

[15]单宁对动物肠道微生物调控的研究进展. 邱建强,黄文,王玉玺,彭凯. 2023

[16]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胡俊茹,蓝青,张春燕,宋鹏,陈晓瑛,黄玲玲. 2023

[17]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符兵,周东来,李庆荣,邢东旭. 2024

[18]不同家蚕品种五龄幼虫期与蛹期中肠细菌组成与功能差异分析. 李庆荣,杨琼,邢东旭,邹宇晓,张伟龙,肖阳. 2023

[19]饲喂侧孢短芽孢杆菌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刘育成,翁光英,宋敏,刘志昌,马现永,邓盾. 2024

[20]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转化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杨艳,杨荣玲,邹宇晓,刘学铭.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