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残留行为及风险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齐艳丽 1 ; 李晋栋 1 ; 高婧 1 ; 李春勇 1 ; 任鹏程 1 ; 宋晋雄 1 ; 王霞 1 ; 乔雄梧 1 ; 秦曙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

关键词: 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玉米;残留;风险评估;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0 年 001 期

页码: 115-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了玉米及其秸秆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025~0.1 mg/L范围内,戊唑醇及吡唑醚菌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在0.01、0.1和1 mg/kg,青玉米秸秆在0.01、0.1和2 mg/kg,成熟玉米秸秆在0.02、0.2和6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5%~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6.0%之间;吡唑醚菌酯在玉米及其秸秆中的添加回收率在76%~101%之间,RSD在2.1%~8.4%之间.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80 g/hm~2剂量施药3次,分别于末次施药后21和28 d采集的鲜食玉米及成熟玉米籽粒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0.01 mg/kg),也低于CAC、EU和EPA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一般人群戊唑醇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15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2%;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4.0%.因此,建议在玉米上使用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时,最高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180 g/hm~2,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1 d.

  • 相关文献

[1]咪鲜胺与戊唑醇及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毒力测定. 关春林,石玉星. 2016

[2]戊唑醇对梨树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效果研究. 刘珍,范巧兰,魏明峰,张丽萍,张贵云,赵玉红. 2015

[3]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敏感基线建立及抗性突变体适合度. 任璐,史晓晶,姚众,韩巨才,赵晓军. 2017

[4]中国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李雅静,秦曙,杨艳梅,孙红霞,乔雄梧,李晋栋. 2020

[5]食品中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若干问题探讨. 乔雄梧. 2020

[6]北方地区枣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李安,潘立刚,聂继云,谢汉忠,刘传德,马利平,赵旭博,李志霞,黄玉南,兰丰,郝变青. 2016

[7]浅析农业科研院所的内部控制. 田倩,赵琳. 2018

[8]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实践. 马利平,郝变青,乔雄梧. 2017

[9]欧盟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体系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永明,翟广谦,徐俊锋. 2013

[10]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研究. 柏旭,张倩茹. 2016

[11]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述评. 乔雄梧. 2023

[12]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及学科建设必要性研究. 师颖,马利平. 2016

[13]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赵丽娟,秦曙,乔雄梧,王霞. 2007

[14]DEHP在土壤和白菜中的残留及毒性分析. 庞金梅,段亚利,池宝亮,樊修武,杜荣平,王丽娟. 1995

[15]QuEChERS前处理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王婧. 2017

[16]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研究. 李晋栋,王霞,高婧,齐艳丽,连少博,任鹏程,孙瑞卿,王婧,乔雄梧,秦曙. 2018

[17]苯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测定. 杜慧平,杜慧玲. 2015

[18]气相色谱法检测22种基质中的4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 秦曙,乔雄梧,王霞,赵丽娟. 2010

[19]烟嘧磺隆残留对下茬作物高粱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张建华,白文斌,张一中,曹昌林,郭瑞峰,平俊爱,郝佳丽. 2021

[20]肥料氮在塑膜覆盖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