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秀丽 1 ; 董文琦 2 ; 李运朝 1 ; 贾银锁 1 ; 马春红 1 ; 王立安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3.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复壮培养基;产孢量;致病力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8 年 12 卷 12 期

页码: 44-45

摘要: 选用7种培养基对出现退化的玉米小斑病菌进行复壮培养。结果显示:通过V8培养基和玉米苗浸汁培养基获得的复壮菌株,菌落形态表现为菌丝黑密粗壮,且生长速度(分别为6.46 mm/d和6.33 mm/d)、产孢量(分别为2.72×106个/mL和1.92×106个/mL)和致病力等均得到恢复与提高。复壮后的病毒粗提液,对C和N细胞质产生较强的专效性毒害,反映出对菌株复壮的高度有效性。

  • 相关文献

[1]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与评价. 赵聚莹,蒋晓丽,贾海民,李术臣,石洁,张海剑. 2012

[2]保存方法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和致病力的影响. 王翠霞,纪莉景,李聪聪,孔令晓. 2011

[3]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小种复壮的研究初探. 刘桂. 2003

[4]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茵菌株的初步筛选. 曹伟平,宋健,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2011

[5]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曹伟平,宋健,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2011

[6]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7]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8]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9]玉米小斑病菌钙调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志勇,贾丽霞,董金皋,董志平. 2011

[10]培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菌毒素产量的影响. 王立安,齐志广,马春红,阎芝芬,魏建昆. 1999

[11]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侵染的反应. 刘克明,苏海,崔洋,马春红,陈伟程,李大良. 1991

[12]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王连生,罗畔池. 2005

[13]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1992

[14]用可溶性蛋白电泳法鉴定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 崔洋,刘克明,魏建昆. 1991

[15]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遗传多态性初步分析. 孔令晓,纪莉景,冯为民. 2009

[16]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产孢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 曹伟平,甄伟,陈丹,丰硕,宋健. 2022

[17]主要环境及营养因素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郭晓钰,纪莉景,王亚娇,王翠霞,孔令晓. 2016

[18]对烟粉虱和小菜蛾的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研究进展. 曹伟平,宋健,杜立新. 2018

[19]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赵卫松,东保柱,申建芳,王培培,张晓云,闫磊,马平. 2018

[20]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 王容燕,王金耀,曹伟平,杜立新,宋健,冯书亮.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