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磷酸酶抑制比色法快速测定贝类中腹泻性贝毒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萌萌 1 ; 吴海燕 1 ; 薛瑞宇 2 ; 谭志军 1 ; 李兆新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磷酸酶;比色法;大田软海绵酸;腹泻性贝毒素;贝类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4 年 06 期

页码: 263-26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摘要: 基于腹泻性贝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致腹泻性组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能抑制蛋白磷酸酶活性的特点,建立了快速测定贝类中DSP的磷酸酶抑制比色分析方法。采用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itrophenyl phosphate disodium,p-NPP)为底物,其与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反应生成的黄色水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于405 nm波长处有强烈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抑制剂的浓度。酶抑制法继承了小鼠生物法能建立剂量-效应关系的优势,直接反映毒素的相对毒性大小,测定的是DSP毒素致腹泻性成分的总量,以OA浓度计。本研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考察了基质浓度的影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为80μg/kg。采用该方法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43%~118.5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85%~13.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用于贝毒的日常监控。

  • 相关文献

[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蛤毒素和虾夷扇贝毒素. 郭萌萌,谭志军,吴海燕,李兆新,翟毓秀. 2012

[2]基于聚硫堇/亚甲基蓝和纳米金放大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 郭萌萌,吴海燕,李兆新,薛瑞宇,谭志军,翟毓秀,沈国励. 2014

[3]大田软海绵酸对黑鲷胚胎发育及仔鱼的急性毒性. 蒋玫. 2011

[4]一种高灵敏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的可抛式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陈佳琦,吴海燕,张旭志,郑关超,孙晓杰,郭萌萌,谭志军,翟毓秀,牟海津. 2019

[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夷扇贝中大田软海绵酸及其天然衍生物. HUI Yun-hua,惠芸华,HUANG Dong-mei,黄冬梅,TIAN Liang-liang. 2014

[6]碳酸盐胁迫对瓦氏雅罗鱼血液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徐悦,米博瀚,赵雪飞,黄晶,梁利群. 2021

[7]暗纹东方鲀卵子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分析与卵质评估. 赵艳飞,马爱军,何伟国,马得友,毛美霖,王新安,刘大勇,郭正龙. 2015

[8]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丙二醛、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王宁,郑尧,刘祝萍,张凤翔,孔繁彬,孟顺龙,陈家长. 2023

[9]肽聚糖制剂对南美白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王秀华,宋晓玲,黄倢. 2004

[10]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1]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12]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13]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4]海星皂苷测定条件优化及其组织分布测定. 曹荣,张媛,赵玲,殷邦忠,刘淇. 2014

[15]国内养殖容量研究综述. 贾磊,宋文平. 2010

[16]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的建立. 徐竹青. 2005

[17]青岛市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宁劲松,尚德荣,赵艳芳,王军,谭志军,翟毓秀. 2010

[18]贝类中诺如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 苏来金,周德庆,马丽萍,曹慧慧. 2009

[19]贝类食源性传染病病原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斌,陈碧鹃,方建光,张继红,蒋增杰,贾永超. 2009

[20]胶州湾养殖区贝类生物体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夏斌,周明莹,陈碧鹃,冷凯良,乔向英,田丽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