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水面控养条件下水葫芦与浮游藻类间的相互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寸发 1 ; 刘海琴 1 ; 徐为民 2 ; 秦红杰 1 ; 闻学政 1 ; 张迎颖 1 ; 张志勇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水葫芦;浮游藻类;相互作用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6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850-8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滇池外海北岸重污染水域的0.25 km2封闭性蓝藻治理试验示范区内控养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通过鉴定与计数水体浮游藻类及监测水葫芦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大水面控养条件下水葫芦与浮游藻类间的相互作用。6月底按9.30kg·m~(-2)投放水葫芦种苗,12月底进行采收,水葫芦控养面积为2.51 hm2。结果显示,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藻类隶属7门46种(属),控养水葫芦未显著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水葫芦控养区浮游藻类生物量高于对照区,控养区浮游藻类最大生物量为1.76×109 cells·L-1,是对照区的2.2倍;蓝藻门生物量占浮游藻类总生物量的88.0%以上,且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控养区微囊藻生物量高达1.75×109 cells·L-1,是对照区的2.4倍;水葫芦根系对浮游藻类具有明显吸附作用,吸附的微囊藻最大生物量为1.67×109 cells·m~(-2)。吸附于水葫芦根系的高浓度浮游藻类未影响植株株高、根长、生物量的变化,对根系活力与叶片生理变化影响也较小,平均根系表面积和活跃面积分别为0.62和0.28 m2·g-1,平均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蛋白质分别为2.81和0.15 mg·g-1。综上分析,控养水葫芦改变浮游藻类空间分布特征,将其有效吸附滞留于控养区,防止其随风布满湖面;水葫芦根系吸附的高浓度浮游藻类未影响水葫芦正常生长。

  • 相关文献

[1]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周庆,韩士群,严少华,宋伟,黄建萍. 2012

[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LIU Hong-jiang,刘红江,CHEN Liu-gen. 2011

[3]尼龙袋法对水葫芦等水草与常规粗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比较研究. 张浩,白云峰,严少华,蒋磊,涂远璐,刘建,佰伊拉. 2012

[4]水葫芦在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风险控制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严少华. 2015

[5]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研究进展. 何加骏,严少华,叶小梅,常志州. 2008

[6]水葫芦投喂形态对蚯蚓消化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 王海候,沈明星,陆长婴,陈凤生,施林林,吴彤东. 2011

[7]水葫芦的生物学特征. 王子臣,朱普平,盛婧,郑建初. 2011

[8]水葫芦沼液肥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沈明星,刘凤军,施林林,陆长婴,陈凤生,王海侯,吴彤东. 2009

[9]N-苯基-2-萘胺对青菜生长及AsA-GSH循环影响研究. 冯慧芳,石志琦,严少华. 2013

[10]水葫芦水浸提液及压榨液对几种蔬菜幼苗的化感作用. 周新伟,沈明星,吴进兴,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宋浩,陆长婴. 2012

[11]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郑建初,常志州,陈留根,朱普平,盛婧. 2008

[12]水葫芦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青椒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罗佳,王同,刘丽珠,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5

[13]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叶小梅,周立祥,严少华,常志州,高白茹. 2009

[14]水葫芦对黄瓜育苗基质商品组分的替代效应研究. 周新伟,王海候,施林林,沈明星,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 2014

[15]水葫芦放养的生态风险及控制对策. 常志州,郑建初. 2008

[16]水葫芦有机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周新伟,沈明星,陆长婴,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宋浩,陈专专. 2013

[17]不同水葫芦覆盖度对富营养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周新伟,沈明星,金梅娟,王海候,施林林,陆长婴,吴彤东,陈凤生. 2016

[18]水葫芦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效果. 宋伟,韩士群,刘海琴,高运强. 2008

[19]温度、接种量及微量元素对水葫芦产甲烷的影响. 叶小梅,周立祥,常志州,杜静,徐跃定,张建英. 2010

[20]漂浮植物组合生态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效果及植物生理响应. 徐寸发,闻学政,张迎颖,刘海琴,宋伟,王岩,秦红杰,张志勇.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