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微生物辅助发酵的香草兰豆荚主要风味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心湄 1 ; 周烨 2 ; 谷风林 3 ; 赵青云 3 ; 吴桂苹 2 ; 朱红英 2 ; 徐飞 2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关键词: 香草兰豆荚;微生物辅助发酵;香兰素葡萄糖苷;香兰素;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科技

ISSN: 1674-506X

年卷期: 2025 年 61 卷 001 期

页码: 42-48

摘要: 为探讨微生物辅助发酵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该文采用在香草兰豆荚加工过程中喷淋从香草兰豆荚上筛选得到微生物的辅助发酵方法,对比喷淋微生物辅助发酵香草兰加工与传统加工过程中香草兰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加工处理(C1)过程中香兰素葡萄糖苷含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从杀青前香兰素葡萄糖苷含量8.85%到陈化阶段香兰素葡萄糖苷含量0.74%,下降了91.63%;香兰素含量呈增长趋势,从杀青前香兰素含量0.42%到陈化阶段香兰素含量2.05%,升高了79.51%;喷菌处理(M1)中喷菌量6 m L的发酵豆荚香兰素葡萄糖苷含量为0.67%、香兰素含量最高为2.68%。C1、M1喷菌量6 mL的发酵豆荚上分别检测出26、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兰素、愈创木酚、乙酸和糠醛等物质。电子鼻分析表明C1与M1喷菌量6 mL处理的发酵豆荚风味成分有明显差别。微生物辅助发酵在香兰素含量、挥发性成分上都优于传统加工,研究结果为微生物辅助香草兰豆荚初加工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 相关文献

[1]利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催化香兰素葡萄糖苷水解. 孙海彦,王茜,彭明. 2011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草兰提取液中的香兰素. 邓亦峰,周江,黄茂芳. 1998

[3]香草兰O-β-葡萄糖苷酶底物特异性和温度稳定性研究. 王庆煌,农汉,初众,谭乐和,张家明. 2012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 卢少芳,初众,赵建平. 2009

[5]香兰素微生物发酵法研究进展. 姜欣,彭黎旭. 2007

[6]香草兰育种研究综述. 于飞,冯慧敏,武耀廷. 2009

[7]β-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对香兰素含量的影响. 姜欣,韩丙军,彭黎旭. 2011

[8]香荚兰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 张树珍,曾宪松,郑学勤,陈惠吟,昝丽梅. 1999

[9]均匀设计优化香草兰中香兰素的超临界萃取工艺. 赵建平,谭乐和,宋应辉,姜欣,蔡春茂,彭黎旭. 2009

[10]二次回归中心组合法优化外源纤维素酶酶解提取香草兰青豆荚香兰素工艺. 莫丽梅,张彦军,谷风林,徐飞,陆敏泉. 2013

[1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香荚兰豆中香兰素的分析. 何秀芬,王明月. 2002

[12]香荚兰细细胞培养及产香兰素研究初报. 张树珍,曾宪松. 1999

[13]产β-D-葡萄糖苷酶菌株筛选及其在香草兰豆荚发酵生香中的应用. 周烨,侯梅芳,赵青云,谢心湄,徐飞,吴桂苹,谷风林. 2024

[14]桂七芒果果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ZHANG Ming,张明,SHUAI Xixiang,帅希祥,MA Feiyue. 2018

[15]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董文江,杨静园,陆敏泉,胡荣锁. 2015

[16]天然橡胶凝杂胶除臭微生物筛选与效果评价. 丁丽,桂红星,黄红海,赵立广,李建伟,李艺璇. 2017

[17]HS-SPME-GC-MS分析油梨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罗立娜,韩树全,范建新,李茂富,马蔚红,王代谷,何凤平. 2020

[18]香露兜不同叶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郭培培,黄志,秦晓威,陈思平,鱼欢,宗迎,贺书珍. 2020

[19]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海茹,初众,徐飞,张彦军,姚晶. 2018

[20]红心火龙果果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殷俊伟,龚霄,王晓芳,刘洋洋,李积华,李亚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