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制备及稳定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敏 1 ; 董丽 2 ; 唐冰 1 ; 胡小松 2 ; 张彦军 1 ; 徐飞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关键词: 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稳定性;评价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5 年 46 卷 002 期

页码: 430-4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改善香草兰挥发油水溶性差、稳定性低等问题,以马达加斯加香草兰豆荚提取得到的香草兰挥发油作为主要原料,采取自发乳化法构建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化体系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最佳组成为表面活性剂Tween 40与助表面活性剂丙二醇的质量比为2,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质量比为9∶1,可得到水包油型(O/W)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纳米微乳液的粒径为(16.75±0.06)nm,聚合物分散系数(PDI)为0.240±0.003,Zeta电位为(–3.15±0.46)V。采用离心法、加热法以及低温贮藏法对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离心速率为2000~10 000 r/min,加热温度为40~90℃条件下,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能保持澄清、透明状态,在4℃条件下放置30d,未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表明香草兰挥发油纳米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为香草兰挥发油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微流化制备中性蛋白酶脂质体及其物理稳定性研究. 曹玉坡,霍贵成,李积华,唐永富. 2009

[2]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复合乳化剂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孙亚欣,郑晓燕,郑丽丽,杨旸,校导,艾斌凌,张伟敏,盛占武. 2020

[3]澳洲坚果壳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涂行浩,张秀梅,刘玉革,杜丽清,黄茂芳,朱德明. 2015

[4]影响印楝素稳定性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 林靖凌,彭黎旭. 2006

[5]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葛双双,李坤,涂行浩,杜丽清,徐涓,张雯雯,张弘. 2018

[6]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与稳定性及其品种间含量变化研究. 吴春太,周珺,姚行成,陈先红,王军,林位夫. 2017

[7]海南浓缩胶乳与泰国浓缩胶乳性能对比研究. 赵立广,郭建峰,李一民,丁丽,黄红海,桂红星. 2017

[8]假蒟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 吕美萍,林江,符悦冠,张方平,韩冬银,黄武仁. 2016

[9]温度和药剂胁迫下黄翅绢野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孟倩倩,孙世伟,王政,高圣风,苟亚峰,刘爱勤. 2021

[10]苯甲酰化对橡胶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蒋汇川,李凯,宁淑慧,何吉来,马雪梅,胡志勇. 2021

[11]橡胶树转基因植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李季,黄天带,蔡海滨,华玉伟,黄华孙. 2013

[12]高等植物着丝粒序列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夏薇,李静,周丽霞,杨耀东,肖勇,马子龙. 2014

[13]娄彻氏链霉菌XL-6的抑菌活性及对茄子幼苗的防病促生效应. 李威,肖熙鸥,李可,高晓敏,吕玲玲. 2017

[14]离心浓缩椰浆生产工艺研究. 禤小凤,桂青,赵松林,陈卫军. 2015

[15]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黄宇峰. 2010

[16]黄秋葵叶粉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研究. 罗燕春,韦吉,黎军平,刘国道. 2008

[17]农药悬浮剂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郁,罗大全. 2008

[18]橡胶无性系对不同气候环境的特殊适应性研究. P.M.Priyadarshan,田郎. 2012

[19]芒果皮萃取物抑菌成分稳定性探讨. 覃丽俭,王强,吴莉宇. 2007

[20]槟榔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郑亚军,李艳,陈卫军,赵松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