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艳 1 ; 曾凤花 1 ; 农倩 1 ; 覃丽萍 1 ; 窦同心 2 ; 邱美莎 1 ; 谢玲 1 ;

作者机构: 1.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广东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高通量测序;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65-3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探究香蕉抗枯萎病能力与香蕉根系微生物组的关联,为发掘利用香蕉枯萎病土著生防微生物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威廉斯B6和抗病品种中蕉9号为材料,在枯萎病发病初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发病严重期(孕蕾期)采集香蕉根系,采样前均调查香蕉发病情况;分别提取抗病和感病香蕉植株根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香蕉根系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通过Fastp和Flash软件对原始测序序列进行质控、拼接,利用RDP classifier和Silva数据库对序列进行比对、注释,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运用DPS 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随着香蕉的生长发育和枯萎病的越发严重,抗病品种中蕉9号在生长过程中相对感病品种威廉斯B6表现出极显著(P<0.01)的抗病能力。测序获得的2568个OTUs分属于32门89纲220目369科673属1139种。Alpha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中蕉9号根系细菌多样性高于感病品种威廉斯B6,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种根系细菌群落在发病初期和严重期的优势菌门无差异,但相对丰度随着香蕉的生长发生显著变化(P<0.05,下同)。在发病初期,感病和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中主要优势菌属较单一;发病严重期细菌群落组成较丰富,其中抗病品种中有益微生物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分析发现短杆菌属只在抗病品种香蕉根系中特异富集。NMDS和PCoA分析表明,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结构在发病初期大致相同,到发病严重期时2个品种间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随着生长发育和发病进程而变化,优势菌门和菌属群落组成变化较大且差异显著,尤其是抗病品种中有益微生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微生物结构组成变化对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特异微生物的富集对香蕉抗枯萎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6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史发超,蔡长河,严倩,姜永华,刘海伦,文英杰,欧良喜,陈洁珍. 2024

[2]石灰碳铵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刘珊珊,夏萌,胡夏茹,王云舟,李春雨,陶成圆,沈宗专,张楠,李荣,沈其荣. 2020

[3]生防菌XP1对香蕉枯萎病防效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马凤娟,孙杰,徐培智,解开治,李夏,顾文杰,卢钰升,徐如玉. 2019

[4]广东和广西地区柑橘木虱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程保平,陈霞. 2020

[5]水稻4个生长时期茎部可培养内生菌多样性分析. 王雪君,贾瑞宗,郭运玲,徐林,左娇,孔华,郭安平. 2015

[6]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及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 黄永红,魏岳荣,左存武,李春雨,易干军. 2011

[7]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李斌,盛鸥,李春雨,魏岳荣,左存武,胡春华,易干军,罗充. 2013

[8]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刘珊珊,陶成圆,李春雨,沈宗专,李荣,沈其荣. 2019

[9]香蕉-甘蔗轮作模式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持续效果与土壤微生态机理(Ⅱ). 林威鹏,曾莉莎,吕顺,伍朝荣,王芳,周建坤,刘文清,蔡昆争,杜彩娴,夏玲. 2019

[10]香蕉-甘蔗轮作模式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持续效果与土壤微生态机理(Ⅰ). 曾莉莎,林威鹏,吕顺,王芳,夏玲,刘文清,伍朝荣,周建坤,杜彩娴,蔡昆争,刘建平. 2019

[11]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与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彭埃天,宋晓兵,凌金锋,刘景梅. 2009

[12]4种三唑类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差异性. 项丹丹,杨晓芳,易干军,陶海青,初元琦,李春雨. 2022

[13]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SCAR标记. 刘景梅,陈霞,王璧生,何自福,彭埃天,蔡曼珊. 2006

[14]尖镰孢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陈石,李春雨,易干军,周红玲,郑加协. 2011

[15]利用根系分泌物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病原菌互作关系鉴定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左存武,孙清明,黄秉智,李春雨,易干军. 2010

[16]不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抑菌活性评价. 黄永丰,项丹丹,江振兴,李春雨,胡位荣. 2024

[17]尖镰孢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致病相关基因敲除突变体△Focr1-328的生物学特性. 唐改娟,曾涛,曾会才,林妃,郭刚,彭明. 2012

[18]两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抑菌机理. 黄建凤,张发宝,逄玉万,黄巧义,唐拴虎,付弘婷,杨苞梅. 2017

[19]香蕉枯萎病菌fga1基因克隆及其多样性研究. 李春雨,陈石,孙清明,邝瑞彬,左存武,郑加协,周红玲,易干军. 2011

[20]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抑制作用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研究(英文). 黄永红,魏岳荣,李春雨,左存武,易干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