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丽丽 1 ; 陈键 1 ; 宋振硕 1 ; 陈林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叶;HPLC;没食子酸;儿茶素类;生物碱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4 年 10 期

页码: 987-994

摘要: 比较Zorbax SB-C18与TSKgel ODS-100Z这2种色谱柱对12个组分的分离效果,从洗脱方式、流动相pH值、柱温与流速等方面优化色谱条件,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查以及茶样测定应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茶叶中没食子酸(GA)、8种儿茶素类(GC、EGC、C、EGCG、EC、GCG、ECG、CG)与3种生物碱(可可碱、茶碱、咖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确立的最优色谱条件为:采用TSKgel ODS-100Z(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2‰甲酸水溶液(A相)和甲醇(B相),洗脱方式为83%A(0min)→75%A(5min)→73%A(7min)→58%A(16min)→83%A(18min),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茶叶中各组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 0以上,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的精密度RSD分别小于0.105%与4.076%,加标回收率在97.767%~104.7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对待测组分的分离效果好,适用于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及生物碱含量的准确测定。

  • 相关文献

[1]微孔过滤对茶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HPLC检测的影响. 王丽丽,杨军国,陈键,宋振硕,陈林. 2014

[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3]野生与种植博落回各部位生物碱含量分析. 苏海兰,郑梅霞,陈宏,李永,周贵斌,朱育菁. 2021

[4]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气相和液相的成分分析. 徐晓俞,李爱萍,吴思逢,李程勋,郑开斌. 2020

[5]UFLC法测定不同地区博落回果实中生物碱的含量. 郑梅霞,苏海兰,李炽勤,朱育菁,陈宏,牛雨晴,朱雁鸣. 2023

[6]三尖杉的资源利用与开发.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 1998

[7]枇杷种质离体保存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HPLC分析. 周红玲,赖钟雄. 2009

[8]龙荔果皮中花色苷的初步研究. 姜帆,陈秀萍,郑少泉. 2014

[9]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形成的HPLC分析. 刘波,朱育菁,Cetin Sengonca,冒乃和. 2005

[10]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花菜中8种水溶性维生素. 陈卫伟,潘葳,雷锦桂,郭嘉. 2008

[1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氨基酸比对. 潘葳,郭根和,苏德森,饶秋华,徐洁. 2004

[12]Study on L-Dopa content in faba bean flowers. Zheng Kai-Bin,Qiu Shan-Lian,Zheng Kai-Bin,Xu Xiao-Yu,Li Ai-Ping.

[13]Tetramethylpyrazine from Pleurotus geesteranus. Shen, Hengsheng,Chen, Junchen,Shen, Hengsheng,Liu, Huaizhi,Shao, Suqin,Zhu, Honghui,Tsao, Rong,Zhou, Ting.

[14]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泉宾,王秀萍,邬龄盛,张应根. 2014

[15]硫丹在茶园的残留动态与用药安全性评价.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 2009

[16]浅谈提高闽东茶叶品质与效益的技术途径. 杨如兴. 1999

[17]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进展. 项丽慧,林清霞,余文权,陈林,王振康. 2017

[18]浅谈菌茶生产中相关因子的几点认识. 邬龄盛,王振康,黄枝明,严兰芬,吴木英. 1999

[19]茶叶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难点及对策. 章细英. 2011

[20]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张灵玲,姚凤銮,黄志鹏,吴光远,王庆森,徐金汉,关雄.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