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两个核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将臣 1 ; 万全 2 ; 程起群 1 ; 赵金良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3.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龟鳖类;R35基因;RAG2基因;遗传趋异;分子分类;系统进化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1 年 26 卷 05 期

页码: 76-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从核基因的角度探讨龟鳖类的系统发育特征,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两种龟的R35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6种龟的RAG2基因部分序列,结合NCBI其它龟鳖的同源序列一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R35序列比对后得到941 bp的一致序列,将RAG2比对后得到620 bp的一致序列,二者合并后,比对排序后得到1561 bp的一致序列,其中共有505个可变核苷酸位点,总变异率为32.35%;简约信息位点为239个,插入/缺失为139个,转换/颠换比率为1.64。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8.5%、22.8%、19.2%。海龟科和鳄龟科之间Kimura双参数(K-2-P)遗传距离最小(0.025),鳖科和南美侧颈龟科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82)。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陆龟科与潮龟科先聚在一起,再与龟科聚在一起,陆龟科与潮龟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2)支持陆龟总科与鳄龟科+海龟总科构成姐妹群;3)鳄龟科和海龟总科是姐妹群的关系。

  • 相关文献

[1]基于12SrRNA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万全,郑将臣,程起群,赵金良. 2010

[2]基于16SrRNA序列探讨龟鳖类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生. 郑将臣,万全,程起群,赵金良. 2011

[3]利用ITS和AFLP标记探讨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3种珠母贝的亲缘关系. 喻达辉,朱嘉濠. 2006

[4]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乌苏里拟鲿种群遗传结构. 吴静,张研,霍堂斌,孙效文. 2013

[5]Magnetospira sp.QH-2 MamK蛋白的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 滕兆洁,张文燕,刘佳,董逸,陈一然,潘红苗,杜海舰,王明玲,徐丛,肖天. 2016

[6]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长腹剑水蚤系统进化关系. 王兴霞,徐磊,王亮根,陈骁,郑媛媛,王雪辉,杜飞雁. 2018

[7]中国绥芬河三块鱼不同群体的种属划分及起源. 常玉梅,程磊,孙博,苏宝锋,梁利群,王维坤. 2018

[8]北京周边山地苔草属和委陵菜属植物功能性状. 李丹. 2013

[9]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王鹤,林琳,柳淑芳,姜志强,庄志猛. 2011

[10]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3个野生群体mtDNA 16S rRNA序列差异及长臂虾科系统进化关系. 马朋,刘萍,李健,李吉涛,高保全. 2012

[11]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主衣壳蛋白基因全序列分析. 付小哲,石存斌,李宁求,潘厚军,常藕琴,吴淑勤. 2007

[12]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ITS1序列分析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马朋,刘萍,李健. 2012

[13]七鳃鳗属3种类的亲缘关系分析. 常玉梅,黄晶,孙博,苏宝锋,梁利群. 2018

[14]基于形态特征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棱鳀属的系统进化. 马春艳,马凌波,倪勇,沈盎绿,张永. 2010

[15]3种鲳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张凤英,马凌波,施兆鸿,马春艳. 2008

[16]条斑紫菜细胞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马凌波,张凤英. 2004

[17]裂腹鱼类系统进化及高原适应性研究进展. 马宝珊,魏开金,赵天一,裴福成,霍斌. 2023

[18]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变异探讨3种鲳属鱼类系统进化. 马春艳,赵峰,孟彦羽,施兆鸿,庄平,赵云龙. 2009

[19]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李宁求,白俊杰,吴淑勤,劳海华,石存斌,潘厚军,叶星,简清. 2005

[20]黄条鰤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史宝,柳学周,刘永山,张言祥,高全义,徐永江,王滨,姜燕,宋雪松.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