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奇 1 ; 秦信蓉 1 ; 向阳 1 ; 赵跃 1 ; 杜才富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核不育系;群体改良
期刊名称: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ISSN: 1009-4229
年卷期: 2013 年 005 期
页码: 763-766
摘要: [目的]用轮回选择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系恢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改良.[方法]利用显性核不育系作为轮回选择的异交媒介,导入13份常规材料的优良基因,结合自交选择改良群体的品质性状,优选恢复系材料.并对改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增益、脂肪酸链长度及不饱和度进行分析.[结果]轮回选择方法有效改良群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增益.通过轮回选择筛选获得9份含油量超过50%和14份蛋白含量超过30%的材料.部分材料与成熟的不育系杂交进行组合比较实验,获得11个含油量显著高于对照的组合.[结论]轮回选择是改良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恢复系群体品质的一个有效的育种方法.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粱全1504A的选育研究. 张国兵,周棱波,汪灿,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2]基因型效应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影响. 黄先群,唐丽,黄燕芬,颜怀珍. 1997
[3]甘蓝型油菜高油分恢复系YD57R的选育. 杨红,袁暘晹,秦信蓉,杜才富,喻时周. 2015
[4]油菜核不育系827AB育性基因的SRAP标记. 黄团,黄先群,侯国佐,侯燕,李丽. 2011
[5]混合选择对甘蓝型油菜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魏忠芬,张太平,李德文,王军. 2014
[6]混合选择对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 魏忠芬,张太平,李德文,王军. 2012
[7]基于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群体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李秀诗,吴迅,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杨克相,祝云芳,陈泽辉. 2018
[8]玉米Suwan种质改良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组区段发掘. 李秀诗,吴迅,吴文强,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陈泽辉. 2019
[9]轮回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速松,张玉珊. 2004
[10]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合成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及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赵丽,胡兴. 2013
[11]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2]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肖华贵,饶勇,杨焕文,杨斌,李超. 2013
[13]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4]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5]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6]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7]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8]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9]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20]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与SNP分子标记
作者:李敏;方正;陈俊锟;梁龙兵;向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SNP分子标记
-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晏伟;杨德政;秦信蓉;程尚明;赵军;王丹丹;罗雯;鲍坤;喻时周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宝油187;高油分;新品种;隐性核不育;芥酸;硫甙
-
甘蓝型油菜莫利CMS(Moricandia CMS)的种质创制
作者:陈丽;杨雯竹;胡彩红;杜才富;雷绍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莫利CMS;花粉活力;分子标记
-
11种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作者:余顺波;陈长艳;张品;温贺;李风华;杜才富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
-
油菜品种发展现状及良种高效种植技术
作者:杜才富
关键词:
-
长顺县冬油菜品种引种试验
作者:陈家庄;吴彦利;秦信蓉
关键词:长顺县;油菜;引种试验
-
贵州省油菜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作者:向阳;赵继献;梁龙兵;侯燕;张瑞茂;陈大伦;秦信蓉;杜才富
关键词:油菜;性状;系谱;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