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霞 1 ; 穆心愿 1 ; 卢道文 1 ; 王成业 1 ; 吕平安 1 ; 卢广远 1 ; 程相武 1 ; 丁勇 1 ; 张凤启 1 ; 张君 1 ; 马智艳 1 ; 陈彦惠 1 ; 唐保军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平安种业;商丘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产量;生态环境;种植密度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68-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 相关文献

[1]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2010

[2]‘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新,王振华,魏昕,张前进,鲁晓民. 2014

[3]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库丽霞,吴连成,刘新香,陈彦惠,赵博,程芳芳,王付娟,孟庆雷. 2006

[4]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杂交种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赵博,刘新香,陈彦惠,康志河,唐瑞勤. 2006

[5]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赵博,刘新香,陈彦惠,张前进. 2005

[6]不同生态环境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素瑜,靳海洋,崔静宇,秦峰,李向东,岳俊芹,邵运辉,王汉芳,方保停,张德奇,杨程. 2022

[7]种植密度对夏谷抗倒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朱灿灿,马春业,秦娜,王春义,李君霞. 2018

[8]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9]起垄种植不同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臧秀旺,汤丰收,张俊,刘娟,张忠信,徐静,苗利娟. 2015

[10]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丰,高桐梅,苏小雨,魏利斌,王东勇,田媛,李同科,杨自豪,卫双玲. 2022

[11]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 2006

[12]潮土区氮肥不同基追比和种类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丙奇,孙克刚,和爱玲,高国华. 2009

[13]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2017

[14]河南省中低产田玉米新品种适应性筛选研究. 黄璐,刘京宝,夏来坤,赵霞,胡青妞. 2010

[15]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136玉米产量的影响. 周波,齐子杰,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 2008

[16]夏玉米不同密植群体抗倒性及机收指标探讨. 黄璐,乔江方,刘京宝,夏来坤,朱卫红,李川,周庆伟. 2015

[17]玉米专用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马雪,张素瑜,樊志磊,冯梦喜,岳艳军,关小康,王同朝. 2017

[18]新型氮肥及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岳克,马雪,宋晓,郭斗斗,张珂珂,黄绍敏,岳艳军,姚健,张水清. 2018

[19]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孙克刚,杨焕焕,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20]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王来刚,徐建华,贺佳,李冰,杨秀忠,王利军,郭燕.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