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慧 1 ; 王赵改 1 ; 史冠莹 1 ; 王晓敏 1 ; 张乐 1 ; 赵守涣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关键词: 香椿;烫漂时间;颜色;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7 年 31 卷 07 期

页码: 1339-13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种处理后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嫩芽叶绿素降解和绿色损失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的减少与绿色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极显著水平。烫漂后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多,含硫类等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烯类等呈柔和气味增加,提升了香椿的香味品质。综合颜色及挥发性成分随烫漂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30s。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8.742%,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噻吩类、烯类、醇类和醛类,贡献率大小为噻吩类>烯类>醇类>醛类;第2主成分包含酮类和其它类,贡献率大小为酮类>其它类;第3主成分为烃类。本研究结果为香椿嫩芽精深加工过程中颜色和风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2]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 2021

[3]基于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孟克迪,张国治,王赵改,史冠莹. 2023

[4]微波真空干燥辅助不同方法提取红油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 杨慧,王赵改,王晓敏,史冠莹,张乐,梁万平. 2016

[5]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张乐,蒋鹏飞,程菁菁,赵丽丽,王赵改. 2019

[6]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张乐,张雅,史冠莹,赵丽丽,蒋鹏飞,王旭增,王赵改. 2022

[7]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香椿老叶总黄酮工艺研究. 王赵改,王晓敏,杨慧,张乐. 2016

[8]不同采收期红油香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王赵改,陈丽娟,张乐,杨慧,梁万平. 2015

[9]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 王昌禄,常利杰,夏廉法,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 2009

[10]香椿废弃组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晓敏,杨慧,张乐,史冠莹,梁万平,王赵改. 2016

[11]基于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香椿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 2019

[12]不同杀菌方式对香椿芽菜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13]两种干燥方式对香椿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王晓敏,王赵改,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李军. 2019

[14]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王晓敏,万景瑞,史冠莹,张乐,蒋鹏飞,程菁菁,王赵改. 2019

[15]薄层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楝科植物中三萜皂苷含量. 王昌禄,栾颖,陈志强,夏廉法. 2008

[16]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赵洪源,王赵改. 2017

[17]减压处理对香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赵改,杨慧,朱广成. 2013

[18]香椿老叶总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王昌禄,任璐,陈志强,江慎华,刘常金,夏廉法. 2008

[19]基于HS-SPME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工艺优化. 杨慧,王赵改,史冠莹,梁万平,王晓敏,张乐. 2015

[20]基于GC-IMS和G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乐,魏依馨,史冠莹,蒋鹏飞,赵丽丽,王继红,张少南,王赵改.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