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细菌组成的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萍 1 ; 李学英 2 ; 杨宪时 3 ; 迟海 3 ; 黄洪亮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鱿鱼;低温贮藏;菌相变化;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236-2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将鱿鱼在0、5、10、15℃有氧贮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鱿鱼贮藏初期其细菌组成较复杂,其中91.48%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仅占4.26%,优势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浅黄金色单胞菌(Chryseomonas luteola)和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p.),比例分别为27.66%、23.40%和17.02%。此外,还检测出一定量的洛菲氏不动杆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Acinetobacter lwoffii)。0、5、10、15℃贮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变得单一,假单胞菌上升趋势明显,达到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360、239、96、47 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525、286、147、86 h。0、5、10、15℃贮藏较好品质期时,TVBN均值为(17.15±0.29)mg/100g,菌落总数为(5.89±0.40)Lg CFU/g,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84.09%、72.09%、65.52%和76.36%,平均比例为75.92%;货架期终点时TVBN均值为(30.05±0.92)mg/100 g,菌落总数为(8.33±0.30)Lg CFU/g,假单胞菌比例达到93.24%、90.53%、88.57%和81.95%,平均比例为87.63%。由此得出鱿鱼0~15℃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

  • 相关文献

[1]冷藏大菱鲆细菌组成变化和优势腐败菌. 崔正翠,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1

[2]冷藏罗非鱼优势腐败菌的鉴定及其特征. 郭全友,杨宪,时许. 2009

[3]大黄鱼中复合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分析. 许振伟,许钟,杨宪时,郭全友,李学英. 2010

[4]海水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许振伟,李学英,杨宪时,郭全友,姜朝军. 2011

[5]罗非鱼冷藏过程细菌种群的变化. 杨宪时,郭全友,许钟. 2008

[6]北太平洋鱿鱼低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 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5

[7]低温贮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特性和保藏期. 许钟,杨宪时,肖琳琳. 2005

[8]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ZHU Yanqi,朱彦祺,GUO Quanyou. 2018

[9]新鲜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碳源利用的差异性分析. 朱彦祺,郭全友,姜朝军,李保国. 2018

[10]河蚌贮藏鲜度变化及优势腐败菌分析. 蒋慧亮,迟海,展跃平,徐文婷,王正云,谢缘,邢超,朱永. 2019

[11]鱿鱼的营养成分、保鲜以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董恩和,张晓慧,黄海潮,陈云云,石胜旗,王海华,郭全友. 2020

[12]全球鱿鱼渔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董恩和,杨林林. 2021

[13]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鉴定及碳源代谢动力学. 王晓晋,郭全友,姜朝军. 2019

[14]复配保鲜剂对冻藏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 刘妙,杨宪时,李学英,迟海,黄洪亮. 2015

[15]冷藏养殖大黄鱼细菌相组成和优势腐败菌鉴定. 郭全友,杨宪时,许钟,吴建军,周彩华. 2006

[16]贮藏温度对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其货架期分析. 路钰希,李学英,杨宪时,迟海,黄洪亮. 2013

[17]我国鱿鱼及其制品中内源性甲醛的成因研究. 张璇,韩峰,孔聪,黄宣运,黄冬梅,蔡友琼. 2018

[18]保鲜剂对冻藏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 路钰希,沈萍,李学英,杨宪时,迟海. 2014

[19]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岳冬冬,王鲁民. 2013

[20]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 张晓慧,郭全友,包海蓉,郑尧,杨絮,魏帮鸿.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