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盐土条件下不同品系藜麦生理特性和产量指标对花期渍水胁迫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晏军 1 ; 王伟义 1 ; 费月跃 1 ; 崔必波 1 ; 时丕彪 1 ; 马萌萌 1 ; 李斌 1 ; 陈满霞 1 ; 李亚芳 1 ; 顾闽峰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

关键词: 藜麦;渍水;生理特性;产量;排水指标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47-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索盐土条件下不同藜麦品系花期遭受渍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促进沿海地区藜麦的引进、选育和推广种植。【方法】选取4个藜麦品系(SL 21、SL 44、SL 24和SL 45),采用盆栽实验,以不渍水为对照(CK),研究了盐土环境下藜麦花期对不同渍水持续时间(4、8和12d)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响应,并明确了排水指标。【结果】盐土条件下,随着渍水时间的增加,4个品系藜麦叶片的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呈增加趋势,叶绿素Chl(a+b)量、可溶性蛋白(SP)量、可溶性糖(SS)量、光合指标参数(Pn、Tr、Gs、Ci)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均呈降低趋势。渍水4 d后,4个品系藜麦叶片MDA物质的量浓度显著均高于CK,SL 21和SL 24的Chl(a+b)量和SS量显著低于CK,但4个品系的Pn、Fv/Fo和Fv/Fm未受到显著影响,渍水胁迫对SL 24和SL 45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大于SL 21和SL 44。渍水持续12 d后,4个品系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CK,藜麦生理代谢遭到严重破坏。在产量构成上,每株主穗产量占总产量的65%以上,4个品系在渍水4 d后单株总产量均显著降低,产量高低表现为SL 44>SL 21>SL 24>SL 45,在渍水8 d后主穗产量和千粒质量显著低于CK,渍水持续12 d后,分枝产量绝收。【结论】4个品系中SL 44的耐渍性相对较好,若在花期遭遇涝渍灾害,以藜麦减产15%~20%作为排水控制标准,允许的渍水时间为3.2~4.1 d。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恢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杨富强,杨长琴,刘瑞显,张国伟. 2014

[2]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宋楚崴,曹宏鑫,张文宇,张伟欣,陈魏涛,冯春焕,葛思俊. 2018

[3]30份藜麦种质资源在江苏沿海地区农艺性状分析. 殷敏,时丕彪,李斌,王德领,尹明明,方迪,蒋润枝,顾闽峰. 2023

[4]藜麦的耐盐性评价及在滨海盐土的试种表现. 戚维聪,张体付,陈曦,王军,彭亚民,费月跃,顾闽峰,赵涵. 2017

[5]施氮量对江苏沿海地区藜麦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殷敏,李斌,顾闽峰. 2023

[6]江苏沿海地区藜麦品种比较试验. 王德领,时丕彪,费月跃,姬振蒙,邹强,刘洪进,周梦杰,顾闽峰. 2024

[7]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波,刘建,熊飞,魏亚凤,张琛. 2012

[8]不同覆膜方式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营,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张文静,李卫华. 2017

[9]氨基多糖水溶肥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顾大路,仲秀娟,梁双林,彭杰,杨文飞,吴传万. 2021

[10]不同抗性稗草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谷涛,杨霞,彭琼,柏连阳,李永丰. 2017

[11]不同氮水平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自常,谷涛,李永丰,杨霞. 2016

[12]不同氨水平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自常,谷涛,李永丰,杨霞. 2016

[13]干湿交替灌溉下不同稗草种对水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自常,李永丰,杨霞,谷涛,李贵. 2015

[14]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丽,金彦刚,夏中华,邵慧,任仰涛,杨永乐,丁益,韩璞. 2015

[15]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 2016

[16]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2015

[17]喷施水杨酸和褪黑素对药隔期低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宋佳敏,何佳伟,蒋伟勤,车阳,李其胜,文廷刚,顾大路,杜小凤,顾克军,杨威. 2025

[18]渍水寡照及协同作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敏,林聃,石春林,孙彬,宣守丽,薛昌颖. 2021

[19]花铃期渍水对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 杨长琴,刘瑞显,张国伟,徐立华,周治国. 2014

[20]不同生育期渍水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英文). 杨富强,刘瑞显,张国伟,杨长琴.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