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水分条件下椰壳炭施用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邹刚华 1 ; 赵凤亮 1 ; 兰雪成 1 ; 吴天昊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区高效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椰壳生物质炭;土壤水分;稻田;酶活性;微生物群落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24 年 56 卷 003 期

页码: 525-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热带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短期恒温(25°C)培养探讨好氧和淹水条件下椰壳炭不同施用量(0%、2%和5%(w/w))对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35 d后,好氧和淹水条件下增施2%和5%椰壳炭均提升土壤pH,增幅分别为20%、39%和31%、32%。好氧下土壤脲酶活性增加121%和75%,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10%和49%,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39%和39%;淹水下脲酶活性减少12%和45%,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3%和14%,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33%和105%。(2)增施2%和5%椰壳炭时,好氧下土壤细菌和真菌香农指数均降低,但淹水时增加。好氧下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丰度提高,增幅分别为2%、54%,51%、47%和94%、82%;淹水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增幅分别为3%、20%,14%、18%和38%、37%;同时好氧和淹水下土壤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均下降,降幅分别为68%、70%和68%、76%,并且淹水下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丰度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椰壳炭对稻田土壤改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增施有机肥对菠萝蜜种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白亭玉,苏兰茜,吴刚,鱼欢,谭乐和. 2020

[2]热带典型有机物料对砖红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宋书会,焦静,李普旺,王超,何祖宇,周闯,刘运浩,张宇晗,李云娜,杨子明. 2023

[3]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化肥减施对热带地区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黄锐,王进闯,陈淼,李勤奋. 2022

[4]不同林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组分的变化. 任常琦,王进闯,程汉亭,邹雨坤,李勤奋. 2017

[5]转基因香蕉植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陆英,贺春萍,吴伟怀,范志伟. 2008

[6]香蕉枯萎病患病与健康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邓晓,李勤奋,侯宪文,武春媛,李光义. 2013

[7]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宿根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分析. 赵明,苏祖祥,龙芳,邹瑜,莫天利,黄相,李凯,陈宇丰,盛静文,武鹏. 2024

[8]轮作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邢诒彰,洪珊,杨劲明,赵青云,苏凡,庄辉发,王辉. 2025

[9]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詹杉,吴敏,马海洋,王桂花,林琛茗,茶正早,王大鹏. 2024

[10]水稻免耕直播秸秆覆盖条件下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 徐志军,徐建欣,杨洁. 2018

[11]海南稻田水生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 周霞,谭燕华,伍苏然,杨小亮,唐继宏,霍姗姗,郭安平. 2023

[12]海南三亚和文昌稻田蜻蜓目成虫群落调查分析. 周霞,谭燕华,易小平,伍苏然,张丽丽,郭安平. 2021

[13]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土区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李佳,张宇,孙丽英,范长华. 2021

[14]三亚南繁区稻田捕食性天敌研究. 周霞,谢翔,谭燕华,易小平,夏启玉,张丽丽,郭安平. 2020

[15]干旱胁迫对甘蔗近缘材料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刘洋,苏俊波,姚艳丽,林希昊. 2011

[16]柱花草绿肥与磷肥混施对酸性土壤肥际微域酶活性的影响. ZOU Wen-ting,邹汶廷,Chen Shi-meng,陈世猛,HUAN Heng-fu,郇恒福. 2019

[17]适宜槟榔幼苗根系生长的土壤水含量筛选. 陈歆,龚晶晶,彭黎旭,刘贝贝. 2016

[18]遥感技术在农业田间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罗红霞,曹建华,王玲玲,方纪华,戴声佩,李海亮. 2012

[19]海南儋州橡胶林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征. 耿思文,吴志祥,杨川. 2019

[20]生态垫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研究. 韩向忠,孙向阳,胡剑非.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