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双重雄性不育系ZCL801A制种纯度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瑞茂 1 ; 李敏 1 ; 陈大伦 1 ; 汤晓华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种子纯度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05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38-3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自然条件下隔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ZCL801A不育系在行比为1∶1 至1∶3 范围内的种子纯度可达91.9%~83.7%,能达到国家二级种80%以上的纯度指标,制种单产可达34.8~52.6 kg/667m2;而行比在1∶4 以上时,虽然制种产量相对较高,但所生产的种子的不育株率超过20%,相应地种子纯度低于80%,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指标。由此可知,隐性双基因细胞核+广恢型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ZCL801A在贵州生态条件下,于9月上旬秋播制种,其行比控制在1∶3 以下,种子纯度可达到国家二级种以上质量指标。但从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宜于9月上旬秋播,以1∶2或1∶3行比最为合适。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5637A制种纯度观察.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汤晓华. 2005

[2]甘蓝型油菜不育材料117A杂种后代自交及测交分离规律的研究. 王华,侯国佐. 1992

[3]杂交油菜选育研究 Ⅰ.S455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罗鸿源,何采平,黄泽素,魏忠芬,黄苇. 1992

[4]甘蓝型油菜新型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选育. 王华,赵继献,汤晓华. 1997

[5]甘蓝型油菜细胞雄性不育材料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王华,戴凤. 1999

[6]甘兰型双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遗传研究. 黄泽素,王通强,魏忠芬,代文东. 2000

[7]油菜品种双向鉴定循回整理法的应用效果. 田筑萍,邵明波,白俊霞. 2003

[8]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研究. 王仙萍,郭平. 2005

[9]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0]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肖华贵,饶勇,杨焕文,杨斌,李超. 2013

[11]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12]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13]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位点. 荐红举,魏丽娟,李超,唐章林,李加纳,刘列钊. 2014

[14]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 王华,侯国佐,赵继献. 1993

[15]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材料籽粒成熟特性研究. 王华,汤晓华. 2000

[16]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17]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唐容,李德珍,王少铭,张超. 2017

[18]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张瑞茂,陈大伦,李敏,胡腾文. 2011

[19]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Bn.el1研究. 殷家明,杨惠娟,彭柳,黄梦珠,唐章林,李加纳,李超. 2016

[20]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3231A及保持系RM3231B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