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翠 1 ; 夏贤格 1 ; 董朝霞 1 ; 朱志贤 1 ; 邹娟 1 ; 李勇 1 ; 莫荣利 1 ; 邓文 1 ; 胡兴明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施肥;腐熟剂;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8 年 S2 期

页码: 53-57+62

摘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配施肥料与秸秆腐熟剂对玉米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还田未施肥处理(T1)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加秸秆腐熟剂处理(T4)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可提高玉米土壤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纤维分解菌相对丰度,但降低土壤真菌数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对糖类、胺类等碳源的利用能力,碳源利用多样性指数也降低。说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肥料及秸秆腐熟剂可改变土壤微生物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从而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不同轮作模式对豇豆根腐病、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许婧霞,李金泉,周勇,周义权,陈伟,李奎,易菊平,焦忠久,矫正彪,唐霞珍,胡洪涛,杨亚珍. 2025

[2]湖北省化肥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喻永熹. 1999

[3]三裂叶蟛蜞菊和薇甘菊复合群落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许华,邓晓勇,程碧军. 2015

[4]棉花连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韩光明,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符家平,黄云,孙世清,刘东. 2013

[5]一种高效提取桑树根围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 黄淑君,胡兴明,于翠,邓文,叶楚华. 2012

[6]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黄棕壤修复效果研究. 佀国涵,王毅,徐大兵,赵书军,谭军,彭五星. 2016

[7]生物炭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韩光明,蓝家样,陈温福,张涛,詹先进,孟军,陈全求,黄云,孙世清. 2014

[8]桑树间作大豆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邓文,胡兴明,于翠,叶楚华,李勇,熊超,杜寒. 2015

[9]连年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物理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佀国涵,赵书军,王瑞,徐大兵,秦兴成,谭军,向必坤,袁家富. 2014

[10]土壤碳循环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占奥丽,黄敏,尹龙,廖先青,吴佳璇,何小龙. 2024

[11]水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氮肥调控与钾肥替代试验. 郑霞,孙玉海,王关林,刘东,苏章锋,潘久四,孙世清,丁亨虎. 2017

[12]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 张志毅,范先鹏,夏贤格,杨利,刘冬碧,张富林,熊桂云,吴茂前,冯婷婷. 2019

[13]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张志毅,熊桂云,吴茂前,范先鹏,冯婷婷,巴瑞先,段申荣. 2020

[14]秸秆腐熟剂对稻麦轮作区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胡洪涛,曹春霞,闵勇,张舒,夏贤格,汪本福,张佑宏. 2018

[15]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佀国涵,彭成林,袁家富,夏贤格,程建平,徐祥玉,贾平安,谢媛圆,周剑雄. 2021

[16]秸秆还田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程子珍,范先鹏,余延丰,吴茂前,熊桂云,张富林,刘冬碧,夏颖,张志毅. 2021

[17]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黄泥田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 陈云峰,夏贤格,胡诚,李双来,乔艳,刘东海. 2018

[18]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张志毅,何绍华,倪承凡,吴茂前. 2023

[19]氮肥运筹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锋,程建平,张国忠,徐得泽,吴建平,吴继洪,杨兆林,马焕新. 2011

[20]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刘东海,毛庆华,邓辉,梅亮贤,罗杰,乔艳,张智,胡诚.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